“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事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事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市中級人民法院積極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將‘特殊、優先保護’和‘雙向、綜合保護’的政策精神貫徹到各個審判領域,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日前,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中級人民法院作相關情況發布。
淮南法院始終高度重視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強化組織領導,高位推動工作落實。市中院印發文件進一步規范涉未成年人案件受理及承辦歸口管理,推進案件辦理規范化,全市8家法院均成立少年法庭,各院均選用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法官負責審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兩級法院專門化審判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立足涉少審判,提升司法審判效能
全市法院始終把“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貫穿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全過程,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做好涉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依法嚴懲殺害、傷害、性侵、拐賣、虐待等各類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行為。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共受理涉未犯罪案件28件38人,審結24件30人。對利用職業便利等實施侵犯未成年人犯罪的,充分運用禁止令的規定,對2名被告人判處終身從業禁止,對1名被告人判處一定期限內從業禁止,彰顯司法預防功能。對未成年被告人落實“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今年以來全市法院生效判處未成年被告人18人。依法審理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大力推動未成年人審判與家事審判融合發展。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在辦理撫養、監護、繼承、探望、親子關系、侵權等糾紛案件時,將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堅持調解優先、尊重未成年人意愿原則,對于家事案件,在住房、子女撫養、財產分割等方面注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并根據情況及時采取司法救助、轉學安置、家庭教育令等措施,讓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的溫度。推行特色審判。全市法院推行“圓桌審判+心理干預”模式,嚴格執行法定代理人及合適成年人到場、法律援助、不公開審理等制度;辦案法官在庭審時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積極引導未成年人自省悔罪,從根源上降低再次犯罪風險;市中院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家庭教育指導站,邀請心理輔導老師等社會人士協助法官開展社會調查、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工作;田家庵區法院出臺《關于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的規定》,在判決文書上后附法官寄語。
延伸審判職能,融入社會綜合治理
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全市法院聚焦綜合治理,不斷延伸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社會效果。增強部門聯動,強化社會聯動幫教機制,與檢察、公安、教育、民政、團委、婦聯和社區等建立聯動幫教、聯動保護機制,完善涉未成年人糾紛訴調聯動、多元解紛、犯罪記錄封存、社會觀護和司法救助機制,推動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合力。市中院與淮師附小山南校區聯合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基地”;全市法院對審判工作中發現的未成年人保護薄弱環節,向相關部門發送司法建議4份;全市法院舉辦公眾開放日21場,推出法治公開課44場,法治講座7場,受眾中小學生累計上萬人;法院干警“面對面”普法宣傳活動24場;市中院聯合市教體局等7部門出臺加強法治副校長工作意見,全市兩級法院法治副校長覆蓋80余所,54名干警擔任法治副校長。
市中級人民法院負責同志表示,全市法院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壓緊壓實政治責任,強化責任擔當,充分履行審判職責,做好職能延伸,與社會各界一道攜手推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專業化、社會化、人性化建設,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藍天”。(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