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市生態環境局服務全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大局,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馳而不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行穩致遠。
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底,我市PM_2.5平均濃度35.9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80.5%,PM_2.5和優良天數比例均按序時進度完成任務,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向好。
創新練兵,提升執法實戰水平
一支作風優良、能征善戰的尖兵隊伍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市生態環境局把隊伍建設挺在前,以“知識培訓+競賽比武”的形式開展練兵,邊學邊干、邊戰邊練,發揮大練兵補短板、強基礎、激活力、抓落實的“指揮棒”作用,提升隊伍整體的戰斗力、凝聚力、執行力。
從全市篩選12名執法骨干進行無人機集中封閉式培訓,全員通過了各項測試科目,順利取得無人機駕駛航空系統操作手合格證,提高了非現場監管執法能力水平。
大氣污染防治執法監測能力建設項目培訓將理論講解與現場實操相結合,邀請專家現場教學,并開設實操課堂,上手模擬便攜式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測量儀等執法監測裝備,提高隊員們應用先進手段開展環境執法工作的能力。
通過對全市環境執法人員全鏈條、閉環式的強化培訓,培養了一批環境執法尖兵。今年年中,抽調7名同志會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組成專業37組,赴四川參加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共檢查企業40家,督查發現歸項問題29家121個,部交辦任務完成率100%,受到上級來函表揚,2名同志獲評監督幫扶表現突出個人。
創新執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堅持嚴格執法、規范執法、科學執法,多輪次、多類型執法專項行動向環境違規違法行為“亮劍”,保障生態環境行業領域“天朗氣清”。全年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213件,罰款750.7萬元,有效遏制了環境不良亂象。
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整治專項行動,聚焦環評文件編制、環境監測、設施驗收等領域攻堅施治,共查處第三方弄虛作假案件4件,罰款40余萬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4人。
2023年“兩打”專項行動直指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共查辦2起涉刑案件。1起為偽造廢水自動監測數據案件,移送公安機關5人,罰款47萬元;1起為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案件,已移送公安機關。
磚瓦窯企業環境整治提升專項工作聚焦問題導向,深化調查研究,剖析深層原因并提出工作對策,不斷提升磚瓦行業環境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水平。今年以來,我市磚瓦企業未發生突出環境問題,環保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煤系固廢問題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拉網式”大排查,部門和屬地聯動,集中對全市企業煤系固廢堆場及社會煤系堆場專項整治,加強源頭控制和關鍵環節監管,全年查辦涉煤系固廢類環境違法案件共46件,罰款200余萬元。
創新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市生態環境局秉持幫扶式執法理念,寓服務于執法,以幫扶促發展,將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服務大局落實于行動,保障執法力度與溫度有機結合,助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送法暖企幫扶活動通過點對點包保送服務,開展企業上門環保“體檢”,全年共走訪幫扶企業500余家次,幫助企業“主動改進”從而避免“被動違法”,提振發展信心。
深入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工作,幫助企業應修盡修、恢復信用、減少影響。實行生態環境領域信用修復“處罰即告知”機制,保障相對人信用修復權利。今年以來,共指導幫扶十五個批次42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保護了市場主體信用權益。
免罰清單制度充分考量企業現狀和訴求,結合企業違法事實定性和整改情況予以從輕或減免處罰,依法依規辦理分期或延期繳納罰款。今年以來適用《免罰清單》辦理免罰案件7起,共計免罰金額39.36萬元。
差別式監管執法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及小微企業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分類施行監管標準,留足發展空間,兼顧質量和安全。同時以移動執法、污染源自動監控為抓手,輔以視頻監管、無人機、走航監測、PDA終端及大數據監管平臺等科技手段賦能,深化非現場執法,在環境監管中做到無事不擾,最大化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