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23年安徽“最美基層民警”王培培
扎根基層,服務群眾。八公山公安分局新莊孜派出所教導員、治東社區民警王培培從警10年來,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微改革、微創新,鞏固轄區社會治安基礎,助推全市乃至全省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自下而上改革,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群眾的普遍肯定。由于工作成績突出,王培培榮獲安徽省公安機關“服務先鋒”、安徽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女民警”、安徽省公安機關“民警之星”、2023年安徽省“最美基層民警”等榮譽稱號。
在改革中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王培培在治東社區率先開展全市 “警網融合”基層治理試點工作,她依托治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打造平安前哨、深化警網融合”為指引,以便利群眾為宗旨,將特色警務室和“警網融合”工作站建設融為一體,打造了一個包含戶政服務、交管服務、宣傳防范、糾紛調處等功能為一體的“警網融合+”工作站,并依托淮南市e治理平臺,研發了“警網融合+”綜合模塊,實現警務數據與民生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對網格內“人、事、物”等全要素精準定位和精細管理。她在社區網格劃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劃分警格,每個警格配備1名警格員,與網格員協同開展工作。她作為社區民警和社區書記共同擔任網格長,定期與社區、司法、民政、婦聯等部門開展聯席會商,對網格員與警格員開展業務培訓,并將“警網融合”工作成效納入每季度的網格化綜合考核項目,推動獎優罰劣,全面提升“警網融合”隊伍的綜合素質。
在試點中,王培培將機制、人員、數據擰成了一股繩,通過與網格員、社區工作人員、社會團體以及相關部門的融合聯動,實現了轄區內各類案事件全流程閉環管理,并探索總結“警網融合+”十聯工作法。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王培培進一步擴容、提質、增效,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了“警網融合+”聯勤工作站,形成了“警格+網格+部門+社會團體”的工作合力,構建了融治“新格局”。目前,“警網融合+”基層治理新模式作為全省公安機關改革創新“領跑者”項目,已經在全省多地推開,惠及更多基層單位和廣大群眾。
在創新中打造基層服務“新品牌”
為扎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王培培還以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建設為契機,推動建立街道“警網融合+”指揮調度室。創新矛盾糾紛“五級聯調法”,通過網格員+警格員“交心調”、網格長+社區民警“普法調”、街道綜治辦+司法所“介入調”、鄰里+德高望重長輩“座談調”、指揮長+多部門“聯席調”,構建了警網聯動、齊抓共管、協同治理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良好工作格局,將各種疑難矛盾糾紛化解在網格內。今年以來,她與網格員共摸排各類矛盾糾紛178起,調處化解176起,調處成功率98.8%。她與轄區企業場所“約法五章”,通過談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共同做好平安共建工作。她匯聚社區、司法、律師、婦聯、志愿者等力量,成立“百合花”巾幗服務隊,重點開展家庭、婚姻矛盾調解,女性維權互助等基層服務工作。她發動轄區廣場舞大媽組建“反詐健舞團”,開展各種形式的防范詐騙宣傳,構建了“一個舞團帶動一群反詐大媽,一群反詐大媽帶動無數反詐家庭”的社會共建共治格局,有效降低了轄區電詐警情。
一系列扎實有效、惠及民生的措施,讓新莊孜街道“楓”景正好。截至2023年11月末,街道警情同比下降23.6%,刑事和治安案件發案同比下降33.3%和36.5%,電詐警情下降32.1%,轄區沒有發生因矛盾糾紛引發的惡性案件。
在微互動中共赴美好“新時代”
楊媽是轄區一位80多歲的孤寡老人,王培培抽空就去看望她,為她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楊媽逢人就說:“培培就是我的親閨女!”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王培培始終把為民服務的信念扎根在思想深處,在治東社區打造了“‘培’在您身邊”特色警務室,寓意更多陪在群眾身邊,一同攜手奔向更加平安幸福的未來。
在工作中,王培培聚焦轄區“一老一小一特困”三大重點群體,依托“警網融合”工作站,設立“銀鈴課堂”“小小警之家”“談心談話室”等綜合服務陣地,為轄區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在“銀鈴課堂”,她定期開展普法大講堂、老年人安全防范知識比賽等活動,不斷提高老年群體的安全防范意識,托起轄區最美“夕陽紅”。在“小小警之家”,她聯合學校、社區、婦聯等力量,定期為青少年普及安全防范知識。在“談心談話室”,她經常約談轄區里的特殊困難群體,了解他們的生活、思想情況。(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胡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