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政法奮力譜寫新時代新答卷
風雨兼程又一年,奮力譜寫新答卷。
2023年,淮南政法系統把牢“政法姓黨”根本屬性,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錨定“爭創全省平安建設優秀市、爭當全省法治建設排頭兵”目標,忠誠履職、奮勇爭先,打贏一系列大仗硬仗,社會大局持續平穩可控,群眾安全感和對政法機關滿意度分別達97.69%、91.62%,全市政法系統45個集體、82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其中“國字號”榮譽14個,為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營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法治環境。
堅持謀大局優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彰顯新作為
聚焦建設“七個強市”奮斗目標,扎實開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組織開展“六大活動”,偵辦侵企違法犯罪案件287件,從嚴懲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33件89人,為企業追贓挽損1400余萬元。完善警企聯動、府院聯動、府檢聯動機制26個,探索創新31項經驗做法,企業合規改革做法成為全省經驗。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市直政法單位與上海市閔行區政法單位簽訂結對共建協議,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做法。市委依法治市辦在全省率先出臺《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39條舉措》。2023年四季度營商環境測評中,我市政法護航2項指標分別排全省第5、第6位。
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平安淮南建設再上新臺階
突出強基導向,著力建設統籌效率更高、治理效能更強、安全穩定局面更鞏固、人民更滿意的平安淮南。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大力推進“淮上楓橋”建設,先后涌現出“老娘舅”“為玉帛”“清歡亭”“謝大姐”“銀齡”“老支書”等一批特色調解品牌,用身邊人調解群眾身邊事。依托縣、鄉、村三級“一站式”矛調中心排查化解矛盾糾紛6800余件,化解率達99.1%,入選全省“一站式”解紛體系建設5個試點地市。積極推進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社會治安取得“兩降五升”良好態勢,傳統侵財案件同比下降29.75%,全省打擊治理傳統侵財類案件現場會在淮召開。創新實施“兩清一規范”警情治理機制,推動2023下半年全市有效警情同比、環比分別下降20.12%、19.35%。縱深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新偵辦涉黑涉惡案件3件,處置“黑財”2000余萬元;超前推進“打早除小”,搭建群眾舉報平臺,發放《致群眾的一封信》20萬余封,取得良好效果。大力開展“見義勇為先進模范”選樹表彰,1人入選全國勇士,2人獲授省見義勇為弘揚正氣獎。
堅持走前列提質效,法治淮南建設取得新提升
大力開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強力推進90個鄉鎮(街道)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淮南市扎實推進立法協商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榮膺全省行政立法十件大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司法,開展非法集資案件專項執法監督,督促個案整改的同時推動公檢法系統出臺非法集資類案件辦理規程。扎實開展刑事訴訟監督攻堅,監督立案、撤案數、提出糾正意見數同比增加92.3%、85.5%、300%。開展違法行政行為專項整治,出臺2批次“免罰清單”涉及11個領域256項輕微行政違法事項。接續實施“法治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豆娃說法”法治文化品牌躋身“第三批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十大案例”,法治社會建設根基不斷夯實。
堅持聽民聲護民安,回應群眾期盼推出新舉措
持續推進社會治理攻堅行動,奮力打造“網格化+網絡化”治理品牌,網格員待遇保障更加有力,網格事件閉環處置更加高效,累計聯動處理群眾急難愁盼事件32.2萬個,排查隱患問題3.51萬條,實現了“一個平臺管平安、一張網格降風險”,《人民日報》《法治日報》先后報道。全面優化信訪工作效能,持續深化“四加”信訪工作機制,妥善化解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事項;用心用情抓好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化解攻堅,實行掛圖作戰、精準督導、暖心回訪,省級下發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化解率達99.2%,有力實現“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既定目標。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3家公證機構實行全年365天不打烊服務。開展戶政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政法系統行政審批“不見面服務”“網上通辦”“24小時自助辦理”“零材料”等成為新常態。
新時代,新征程。2024年,淮南政法系統將踔厲奮發、真抓實干,奮力譜寫政法工作現代化淮南新篇章,為現代化美好淮南建設保駕護航。(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