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通區孔店鄉牢固樹立“人才強鄉”理念,以制定優化“政策、平臺、生態”為發力點,積極探索“引才育才用才”新路徑,著力鍛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鄉村人才隊伍,為推進鄉村振興筑牢人才根基。
拋出引才“橄欖枝”,匯聚發展合力。孔店鄉立足發展需要,結合鄉情實際,制定出臺《孔店鄉人才引進實施辦法(試行)》,分類招引新型職業農民、能工巧匠等8類人才,實施定向培養方案,激發“存量”人才潛能。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激發人才活力,大力推行《孔店鄉人才新政(試行)》等惠才政策,啟動人才安居工程,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全面落實安家住房、子女入學、崗位補貼等配套政策,讓人才在孔店安居安業安心。堅持把在外鄉賢作為重要資源,充分發揮“鄉土情結”紐帶作用,結合春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人才返鄉契機,開展“聚力鄉賢促振興”活動,通過郵寄家書、召開座談、走訪慰問等形式,鼓勵廣大在外人士做家鄉的“形象代言人”“發展諫言人”“項目招引人”,促進人才回鄉、智力回哺。健全引才機制,在全鄉范圍內開展“鄉土人才大排查”活動,詳細登記人才姓名、年齡、聯系方式、專業特長等信息,綜合分析研判,分級建立“鄉土優秀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定期調整、優進拙出,確保使用上有梯隊、選擇上有空間。2023年,通過對全鄉18個行政村的細致摸底,累計儲備優質鄉賢人才158人。
優化育才“軟環境”,營造良好生態。孔店鄉深入實施“人才素質提升”計劃,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堅持“政府+學校+企業”三方聯動育才模式,與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淮南市智強農業有限公司等校企達成合作。聚焦種植養殖、傳統手藝和網絡電商等重點內容,用好用活全鄉28個遠程教育站點和10個學用基地,采取人才按需“點菜”,組織精準“配菜”的“菜單”模式,邀請各行骨干專家,組成講師服務團,定期開展逐村逐企送課式培訓,深入一線進行教學實踐和指導示范,為人才“充電蓄能”,幫助提高技能水平。2023年以來,開展“邊看邊講邊示范”技術培訓活動20場次,累計孵化黨政、專業技術、農村實用、各類鄉土人才345名,全面提升鄉土人才隊伍硬實力。堅持對標提升,扎實推進“人才學歷提升”工程,鼓勵支持人才在職進修學歷,提升綜合素質,強化相關政策福利保障,經組織批準參加在職學習進修并取得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可享受學費報銷。積極開展人才分享討論會,引導人才在交流中學經驗、談體會、促發展,積極營造鼓足干勁、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不斷激發人才干事創業內生動力。
搭建用才“大舞臺”,助力提質增效。孔店鄉堅持“人崗相適 人盡其才”原則,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使用機制,結合孔店鄉“安心大米”“高塘人家”等特色產業與人才專業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領域,激發人才振興動力,有效賦能鄉村振興。目前,孔店鄉已聘請2名農業教授兼任“安心大米”技術指導員,3名網絡能手從事電商運營工作。實施優秀人才“墩苗育苗”工程,注重從本地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群體中擇優選拔能說、會寫、善干的優秀人才作為鄉村發展的后備資源,鼓勵和引導年輕干部到重大項目建設和鄉村振興一線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推動鄉村干部隊伍整體優化,不斷提升村干部服務群眾、助力鄉村振興能力。充分發揮各類人才榜樣示范作用,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選樹6名優秀典型,聚焦優秀人才在追求夢想、反哺家鄉、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事跡,著力打造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學榜樣 踐初心”微視頻,先后拍攝《以青春之名 赴家鄉之約》《當好陶瓷“守護人”》等紀錄片,引起廣大群眾的強烈反響,串聯人才引領的“孔店維度”。(通訊員 劉芷汐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