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成為省會合肥與皖北地區合作發展一大平臺——縣區合作“排頭兵”如何煉成
從合肥政務區出發,50分鐘車程,就到了壽縣的一座開發園區。這里道路寬敞、高樓林立、廠房密布,眼看之下,還有些“合肥的影子”。雖然身在壽縣,但這個園區卻由合肥蜀山區與壽縣合作共建,它叫做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
隨著合淮一體化發展、合肥都市圈的不斷擴容,壽蜀現代產業園逐漸成為連接省會合肥與皖北地區合作發展的重要橋梁。
在這里,當地的回遷農民不用遠赴滬蘇浙,可以家門口就業;在這里,當地居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來自合肥名校的優質教育;在這里,便捷的交通條件可讓居民實現“住在壽縣、合肥上班”的“雙城生活”……
這座加快發展的園區,在2022年全省縣級南北合作共建園區考評中獲第一名,成為縣區合作“排頭兵”,正加速打造產城一體示范園。
可享兩地政策,園區企業發展“水漲船高”
加工、組裝、打包……4月10日,走進壽蜀現代產業園區的龍頭企業——安徽達因汽車空調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工人們身著統一工作服,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
這家生產汽車空調壓縮機的企業,正處于發展的快車道。2023年,公司銷售額4.7億元,銷售產品123萬臺,產量約占全國同類產品的23%。
“大廠”,不僅給園區帶來了可觀的稅收,更為促進當地居民就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安徽達因汽車空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鎮江看來,企業與園區的關系,是一種“雙向奔赴”。
“達因原本位于合肥,但合肥土地資源相對緊張,生產要素價格也相對更高,將公司遷到壽蜀產業園,在獲得更充沛的土地資源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合肥與壽縣的疊加政策優勢和高效的政務服務,對我們企業來說,肯定是十分劃算的。”李鎮江說。
這種劃算,很多入駐合作共建園區的企業都有類似感受。即企業能體驗到先發地區的服務效能與發展理念,又能獲得后發地區相對低廉的生產要素。
在不遠處的安徽金誠車輛工程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只機械臂正在用水刀切割發動機蓋板。附近堆放著已經生產好的汽車鋁合金護板,上面印的LOGO是大家熟悉的“BYD”三個字母。
這家生產汽車零部件和內飾的企業,正好趕上了安徽汽車首位產業加速發展的“風口”。該企業2016年落戶園區,為比亞迪、江淮、安凱、紅旗等車企提供配套,在2023年已經實現1億元的產值。
用該公司副總經理朱云翔的話是:“水漲船高”。
企業壯大,園區自然發展得快。在2023年壽縣工業20強中,有6家企業來自壽蜀現代產業園,該園區已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形成環保新材料、智能家電及配套、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體系,吸納就業過萬人。
跨市“牽手”,帶來新理念新作風
省會城市的主城區“牽手”皖北縣,這樣的合作共建,給皖北地區帶來的,是思想理念的提升和營商環境的優化。
4月10日下午,壽蜀現代產業園經發局局長助理姚士正好在達因公司幫企業協調解決問題。
姚士是壽縣的一名干部,在她看來,園區建立以來,工作節奏明顯更快了,自己也學到合肥干部的新觀念,感受到高效服務的新作風。
“有事必應,無事不擾。服務好每一家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姚士說出了她的體會。
園區的“午餐暢聊會”,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品牌項目。暢聊會的場所就在園區食堂內,飯菜簡單,重敘不重餐。
大事可議,小事可敘,暢聊會不拘一格。目前,壽蜀產業園周五午餐暢聊會已邀請企業家20余名,收集到各類意見、建議20多個。每次暢聊會后,壽蜀現代產業園都會對企業家們反映的問題仔細梳理、認真研究、集中交辦。目前,這些意見建議中的九成已經辦結,少部分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建議項,也已經列入計劃,按照序時推進。
在企業看來,好的營商環境在于政府的“傾聽”與“高效”。
“我在園區工作八九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的貼心服務。剛進駐園區時,周邊居民普遍選擇外出務工,公司招工困難,跟政府部門反映后,他們立即采取行動,幫助我們解決了招工問題。”安徽金誠車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云翔表示,經常參與園區組織的暢聊會,現場提問題、現場協調解決,問題不拖拉,即時能辦結,這種作風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更多的確定性與安全感。
優質資源集聚,公共服務讓群眾得實惠
“叮鈴鈴……”4月10日下午,一陣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合肥市五十中學東校教育集團壽蜀分校的學生們走出教室,校園里滿是歡聲笑語。
這時合肥市五十中學東校壽蜀分校校長吳新生正在準備資料,幾十分鐘后,他將在教職工例會上布置工作。吳新生原是合肥市五十中東校的資深教師,2019年帶領著學校管理層來到園區開展合作辦學。“快5年了,學校變化太大了。”吳新生回憶,這所2019年9月開辦的學校,招生規模呈幾何式增長,第一年時只有280名學生,到了今年已近3000名學生。
最令他們高興的是,越來越多從滬蘇浙返鄉創業就業的家長們,將孩子送到學校來,學校的名氣在當地越來越大。
招生數量的劇增,得益于家長們的“口口相傳”,背后是吳新生及其團隊在教學上的努力。
“我們公開招聘了140多名教師,這些教師都是年輕人,非常熱忱和有活力,這些年,他們也在快速成長。”頭發漸白的“60后”吳新生談起年輕一輩時滿臉笑容。
跨市合作辦學的全新嘗試帶來了優質教育資源,而這種關鍵性資源,對于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是巨大的。
除了教育之外,還有交通。為暢通公共交通,促進合淮一體化發展,壽蜀現代產業園一直在探索。2017年,園區牽手合肥市公交集團,合肥至當地的首條公交線路399路正式通行;2020年,快速公交808路正式通行,從此當地可直達合肥主城區。
更令當地群眾激動的是,軌道交通S1號線起點站設在壽蜀現代產業園,預計2025年正式通車,這里將邁入“地鐵時代”。
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彭兆耀表示,未來,園區一方面將圍繞現有主導產業,持續加強產業鏈的完整性,補充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提升工業企業質效,推動產業發展,建設宜業新城;另一方面緊扣宜居,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引進文化旅游、運動休閑、健康養老產業,豐富城市業態,形成以“健康+旅游”為核心的新發展模式,打造產城一體示范園,引領皖北經濟加快發展。
《安徽日報》4月15日一版報道
安徽日報記者 王弘毅 張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