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圍繞發展春申教育特色,謝家集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構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育格局——校園文化多姿多彩百花齊放
在謝家集區第四小學,陶藝館里師生制作的壽州窯陶藝作品、豆腐坊里學生制作的八公山豆腐制品讓人印象深刻,非遺文化已經在校園里“活起來”“火起來”。在謝家集區第二小學新家園校區,學生暢游“蔬”香果園,熟練地松土、挖坑、播種成為校園里最美的“標簽”。在謝家集區第一中學,學生放學路隊誦讀經典詩文、二十四節氣詩詞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一所學校,一張文化名片,“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在謝家集區各中小學落地生根。
心理輔導站、潤德讀書庭、匯德綠茵場,走進謝家集區第六中學,校園里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人心曠神怡。學校突出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個性鮮明的校園人文景觀彰顯著學校“內涵發展、品牌引領”的功能,“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打造出了“一步一景一學習”的獨特育人環境。
“博學睿思明辨篤行”是謝家集區第六中學的校風,作為全市首批兒童友好示范學校,該校堅持以兒童為本的理念,班主任“兼任”心理疏導師,定期邀請專業心理健康師走進校園,用愛心和專業點亮孩子們心靈希望之燈,用心用情打造特色文化校園。同時,該校努力提高課后服務水平,開設科學實驗、博文廣記、創意美術、管弦樂,以及演講與口才等11個興趣社團,在滿足學生課后活動的同時,促進學校特色課程多面開花,讓教育更有特色。
謝家集區第一中學有著70年辦學歷史,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據學校負責人介紹,該校把《淮南子》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小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優良傳統,樹立愛家鄉、愛祖國的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
朱集小學毗鄰烈士陵園,學校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將王影懷烈士陵園作為校外德育基地,結合重大節日,組織少先隊員走進紅色研學基地,尋找英雄足跡,依托紅色教育優勢,把鮮明的紅色基因融入辦學思想,形成以紅色教育為核心的辦學特色,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這是我的陶藝作品,晾干、進窯燒制后,特別漂亮吧。”在謝家集區第九小學的陶藝工作坊,學生們制作的工藝品精美別致。學校定期舉行“紅領巾陶藝市場”義賣活動,用義賣的經費開展慰問愛心活動。靠近瓦埠湖的孫廟小學,每學期開學都會把課堂從教室搬到大自然,開展“瓦埠湖畔,向陽而生”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將知識從書本帶向田間地頭。在淮河中學,增設以學生動手為主的“小小廚師”“小小發明師”課程,讓學生化身美食家,親手參與美食制作。
2024年春季新學期開學后,謝家集區第二小學(淮南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的孩子們就開始忙活起來,在8000余平方米的“科學教育實驗耕讀園”里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捉蟲,并認領屬于自己的菜苗,每班值日生堅持每天寫觀察日記。“學校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模式,跨學科融合科學教育與勞動教育,以國家課程為基礎,開發科學閱讀、戶外科學觀察與實驗、科技制作活動。建設科學教育實驗耕讀園、科學實驗室、科普閱覽室等科學教育場館,營造科學教育氛圍,為學生提供了科學實踐操作環境與平臺。”該校負責人說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謝家集區緊緊圍繞發展春申教育特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通過優化教育管理、實施素質教育、創建品牌特色等方式,推進構建“校校有特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格局,努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呈現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局面。目前該區已有全市文明學校9所、省級文明校園2所、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1所、安徽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1所、淮南市第六屆校園讀書創作活動書香校園1所、市級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實驗學校2所、淮南市考核優秀青訓基地1所,“一校一品”特色校園文化日益顯現。(通訊員 盛靜 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