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助力高質量發展
淮南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曾經堆積如山的煤矸石被當作垃圾簡易處理,甚至造成環境的污染。近年來,隨著科技賦能,煤矸石搖身一變成為價格不菲的陶粒,可廣泛應用于工業、民用建筑、橋梁、公路、水利等領域……自己變廢為寶的同時,還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高灰熔點煤矸石陶粒生產技術已實現產業化轉換,2×20萬立方米煤矸石陶粒生產線已于2022年11月份投產。該生產線煤矸石摻入量可達96%以上,填補了國內高灰熔點煤矸石生產陶粒的空白。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已簽訂揚州六圩生態濕地項目二期等,訂單累計9470余噸,已發貨2420噸。”日前,在接受“筑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采訪團采訪時,淮南東辰集團潘一實業公司負責人王保川說起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產品性能,如數家珍。
王保川告訴記者,淮南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是2019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批準建設的50個基地之一。潘集園區從2020年開始施工建設,項目分兩期進行,項目完全建成后,可實現煤矸石陳化加工300萬噸,煤矸石陶粒生產40萬立方米,粉煤灰年存儲分選30萬噸,超細粉煤灰深加工20萬噸,真正實現煤電固廢的大宗利用與高附加值利用。
如何將煤矸石變成優質綠色的建筑材料煤矸石陶粒成為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不懈努力,淮南東辰集團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研發團隊進行了科研攻關,成功攻克了高灰熔點全煤矸石陶粒發泡技術難題,研發出煤矸石輕質陶粒、高強陶粒和濾水陶粒系列產品。科研團隊還成功攻克了煤矸石陶粒系列技術難題,研發出煤矸石輕質發泡陶粒、全煤矸石高強陶粒和濾水陶粒系列產品,填補國內高灰熔點煤矸石生產輕質發泡陶粒的空白。該項技術煤矸石摻入量可達96%以上,為煤矸石新型建材工業化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開創了煤矸石規模化利用的一個新途徑。
企業有了過硬的產品,如何打開銷路,又成為制約發展的枷鎖。為了實現規模化生產銷售,東辰集團高度重視,多次深入生產現場和陶粒產品銷售市場,進行實地調研和分析論證,積極幫助推廣和拓展銷售市場,不斷探索提升經營工作質量的新思路、新舉措。積極對接中國建研院幫助建立企業標準、制定行業標準;與上海建工進行戰略合作,由其組織對高強輕(細)集料產品進行多次應用測試,結果得到高度認可,上海建工材料研究院對測試結果專門召開上海建材系統內部產品發布推廣會;與南通裝配式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對高強輕(細)集料產品在UHPC、TM板等功能性應用方面試驗取得較好效果,共同推動輕(細)集料產品及其加工部件在華東地區推廣應用,并進一步謀求中建國際在香港模塊化建筑領域應用。
目前,東辰集團在現有園區規模的基礎上,在相關產廢與存廢區域進行了更深一步的項目謀劃,通過在煤炭生產和洗選區域、燃煤電廠及固廢堆存較大的區域就近布點,施行一礦一點、一廠一點的產業布局,對綜合利用成果進行復制推廣,實現煤電固廢物的高效資源化綜合利用。
采訪結束時,王保川告訴記者,“2022年園區已獲批安徽省綠色發展試點示范基地。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力爭2025年底建成全國大宗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成國家級綠色建材生產基地,成為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
(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