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民生工作綜述
田家庵區堅持把“民聲呼應”辦理工作作為踐行為民宗旨的重要抓手,聚焦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圍繞群眾呼聲網上看、網下辦,扎實推進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努力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的目標。2023年以來,該區8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發展民生事業,全渠道受理群眾和企業直接來電及網絡留言6.2萬余件,辦成了一批好事實事,解決了一批要事難事,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
廣開渠道集民意,閉環辦理群眾訴求
田家庵區持續完善“民聲呼應”工作體系,暢通渠道收集民意,閉環辦理群眾訴求,讓群眾反映事項流轉更便利、辦理更快捷。
該區完善制度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堅持定期會商,建立職責清晰、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推進機制。以“民聲呼應”辦理事項為載體,整合人民網留言辦理、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為企服務線上平臺、12345熱線、重要信訪問題線索等平臺資源,變被動接收群眾訴求為主動收集問題線索,形成由總平臺“一口子出、一盤棋抓”的工作體系。同時,加強督查督辦,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線索,第一時間下發“交辦單”,逐次提級下發“提示函”“督辦單”,以“統一歸集訴求、分流交辦核處、統一回復結果、及時督查跟蹤”的“工作閉環”,促進形成“快受理、快核查、快處置、快整改、快回訪”的“良性循環”,確保群眾反映的事情有人聽、有人管、有人辦、有人抓。截至目前,該區已受理省市“民聲呼應”涉及事項69件,辦結65件,其他正在按序時進度推進。創新出臺區委區政府重點問題交辦制度,對群眾關心、需重點關注的反映事項進行重點督辦,2023年以來累計交辦重點事項16件,妥善解決了群眾關心、社會關注度高的事件。
完善機制利長遠,源頭治理利企為民
田家庵區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源頭治理,全力做到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轉變。
針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建議,田家庵區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建立區領導聯系服務對接金融機構機制,常態化開展政銀企、政校企對接會,召開返鄉企業家新春茶話會、牛肉湯產業項目路演等系列活動,選聘110名干部聯系服務253家企業和33個重點項目,設立15個營商環境親清監測點,安排優化營商環境“體驗官”,深入找問題、補短板、強弱項。2023年以來,該區累計退減緩免稅費5.36億元,全區創優營商環境重點指標均居全市前列,多名同志獲評省、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個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電動自行車上樓問題,該區由個性問題找出共性原因,于2023年開始在全區全面鋪開電梯阻車器安裝,截至目前覆蓋率已達98%以上;吸取南京雨花臺電動自行車火災教訓,成立工作專班,集中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專項整治,疏堵結合全面推廣電動自行車停放棚及充電設施建設工作,有效解決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難等問題,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
聚焦重點辦實事,精準服務暖心惠民
田家庵區以“民聲呼應”工作為統攬,從小切口入手,把十項暖民心行動和民生實事統籌起來,機制化解決民生難題,全方位推進共建共享。
堅持就業優先,“三公里就業圈”社區實現全覆蓋,2023年以來舉辦各類招聘會186場,新增就業1.1萬人,青網科技園認定為安徽青年創業園。持續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做好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去年田十六小新校區、龍湖中學公園校區投入使用,新增集團化辦學成員校3個,今年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推進淮南二十四中與龍湖中學資源整合,擴大龍湖中學本部辦學規模,完成洞山中學小學部主體建設,讓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提質醫療服務,新朝陽醫院項目、東方健康養老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成功創建安徽省優質醫養結合示范區。(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