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人大常委會創新開展“三大行動”,用力服務發展,用情惠及民生——服務大局有力度 保障民生有溫度
近年來,大通區人大常委會立足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扣持續深化“一改兩為”,創新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訪百企”“化解信訪積案—入百戶”“助力鄉村振興—走百家”三大行動,以依法履職實效服務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生改善。
聚焦優化營商環境,“訪百企”解難題辦實事
安徽上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方便食品為主業,集生產、銷售、研發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食品企業。
“牛肉湯是淮南的特色美食,也是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我們希望擴大影響力。”在“優化營商環境—訪百企”活動中,該企業負責人向區人大常委會反映了自己的訴求。
“當前預制食品產業蓬勃發展,我區將綠色食品產業作為主要產業之一,如果能借助預制食品‘東風’,擴大淮南牛肉湯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大通區乃至淮南市都是一件好事!”區人大常委會經過討論后,決定幫助企業謀劃召開預制食品產業發展論壇。經過精心籌備,2023年5月14日,“數字賦能品牌強農”預制食品產業發展論壇暨淮南牛肉湯數字運營基地揭牌儀式成功舉辦,有力促進了牛肉湯產業振興和企業發展。“通過舉辦這次活動,我們企業的產品得到有力推廣,產量銷量均大幅提升,目前已經達到了規上企業標準。”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
聚焦化解信訪隱患,“入百戶”紓民困解民憂
“回填土過高,一樓太潮濕了”“屋里的地總是濕噠噠的,墻灰脫落,墻面漏水痕跡面積有逐漸增大趨勢”……以前,大通街道幸福家園小區存在一樓滲水、潮濕問題,但遲遲未能解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區人大常委會通過“民情懇談”活動了解到該小區居民的“煩心事”后,第一時間來到小區實地查看,了解情況,依法行使監督權。制定維修方案、協調解決資金問題……涉及滲水問題的36戶民宅的管道已重新維修安裝,做了防水措施,房屋滲水“頑疾”得以根治。
“現在房屋滲水問題終于解決了,屋子里再也不會濕漉漉得了!”“區人大一心為我們排憂解難,了卻了我們的后顧之憂,讓我們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看著做好的防水改造工程,居民們開心地聊起家常。“把滲水的房屋做好防水,帶給百姓的便利是實實在在的。”社區工作人員說。
“我們對每一項工作監督都必須跟蹤問效,一抓到底,做到民有所呼、我所有應。”區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區人大常委會心系百姓,在監督工作實踐中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推動政府積極探索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改善農村邊遠學校的教學辦學條件和配套設施建設,持續優化整合城區優質辦學資源,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
聚焦助力鄉村振興,“走百家”暖民心惠民生
“變化真大呀!路也寬了,環境也美了!”近年來,對于許多外出務工的大通人來說,每年返鄉,都會感嘆家鄉的新變化。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大通落地見效,區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區政府關于議案實施方案的報告、關于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的報告,調研農業特色產業、農旅融合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及資金使用質效情況,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專題調研和農業生產“大托管”工作推進、土地整理及“增減掛”項目建設情況視察,提出加大惠農強農項目謀劃、建設推進力度,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增減掛”項目實施,盤活低效閑置用地,進一步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持續增強自我造血能力和鄉村內生活力等有效監督意見。安排各級有專業技能或致富經驗的基層人大代表,通過開設“代表講壇”的形式,傳授致富技能和成功經驗,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區委決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區人大常委會主要負責人表示,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區委各項決策部署,依法履職盡責,積極擔當作為,讓“三大行動”推進更有“力度”、人大代表履職更有“溫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為奮力譜寫現代化美好大通建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通訊員 施 培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