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民之所憂,立行民之所盼。”
謝家集區認真落實省委“民聲呼應”辦理工作,圍繞淮南市委中心工作,深入實施“七個強市”“五大攻堅行動”,立足“民”之所需,探索出在“察民情、解民憂、疏民困、暖民心”中“更近一步”的模式,形成源頭治理“謝家集路徑”。
系統謀劃,在察民情中“更近一步”
該區將93個村(居)細分為174個城市網格、56個農村網格,構建三級社區網格管理服務團隊,統一制作三大類15項網格事項表,常態化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滾動式”矛盾風險隱患摸排,在察民情中“更近一步”,推動居民需求在網格發現、矛盾糾紛在網格化解。
2023年年底,謝家集區新村一住戶家中漏水,滲透到樓下住戶的衛生間,多次協商得不到解決,網格員許華了解情況后,及時反映到臥園社區,經過社區調解委員會、物業多次調解,網格員多次上門跟蹤調解此事,最終兩家握手言和。作為網格內的“信息員”“宣傳員”,網格員們充分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及時掌握網內“民聲”,用心化解各類“心結”、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021年以來,全區230名網格員更新維護各類基礎信息21萬余條,上報事件5.2萬件,排查上報矛盾糾紛400余件,協助排查隱患問題2000余個,有效架起了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在源頭治理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因地制宜,在解民憂中“更近一步”
緊緊圍繞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的實踐要求,結合謝家集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打造多元矛盾糾紛調解模式,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在解民憂中“更近一步”,最大限度把矛盾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2023年,區委政法委培育打造“謝大姐調解”品牌,在綜治中心和謝家集區人民法院內設立工作室,由轄區內工作經驗豐富且熱心調解事業的退休法官、婦聯干部、村社區調解員等組建起368人的“謝大姐調解”隊伍。憑借為民服務的熱血激情和過硬的業務能力,成功化解了結婚未滿一周離婚彩禮糾紛、80歲老太贍養糾紛等群眾關注的案件,在居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隨著社會發展,近些年各類矛盾糾紛不斷涌現出新情況、新問題,除了法律層面,更有社會層面的問題折射,通過調解化解矛盾,以多元解紛為糾紛尋找更好的出口,在探索源頭治理道路上作出成功實踐。
聚力攻堅,在疏民困中“更近一步”
在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上下功夫,全面貫徹《信訪工作條例》,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積極構建科學完備的領導體制、工作格局、責任體系,在疏民困中“更近一步”,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信訪矛盾水平。
“為民服務暖人心,排憂解難似親人。”2023年年初,文山中學教師代表送上了一面真情致謝的錦旗。文山中學12名教師因無法確認勞動關系,多年工齡得不到認可,導致不能補繳養老保險。文山中學教師們反映的問題時間跨度久遠,政策難以把握,謝家集區高度重視,通過召開信訪聯席會,梳理問題脈絡,找準癥結所在,并積極對接市直部門了解補繳養老保險所需手續及材料,制定化解工作方案,幫助信訪人完善相關手續及材料,最終在多部門聯動下,圓滿解決了文山中學教師的養老保險問題。謝家集區扎實推進區、鄉兩級黨政領導干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及訪調對接等制度,加大統籌協調、推動落實力度,切實化解信訪難題。
有呼必應,在暖民心中“更近一步”
謝家集區通過“手機信訪APP”“微信信訪”“網上信訪”等渠道,架設了服務群眾的橋梁,依托信息系統對群眾訴求即時受理、快速處理、快速回復等工作模式縮短網上辦理時限,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高效優質服務,在暖民心中“更近一步”,全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平山街道芳草園社區五排樓的居民反映小區內部分路燈損壞不亮,夜間出行不便。“有燈不亮”看似芝麻小事,卻直接影響百姓的生產生活。接到居民反映后,芳草園社區干部立即聯系路燈管護工作人員對損壞的路燈進行維修更換,及時處理故障線路,同時,對轄區道路照明設備進行全面排查維護,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路燈亮化設施穩定運行,保障群眾安全、便利出行。通過建立健全民意表達平臺,閉環式抓好“民聲呼應”、接訪下訪等工作,推動實現“有呼必應”,將群眾的“需求清單”轉化為“滿意清單”,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落到實處。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