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連日來,在鳳臺縣顧橋鎮人大代表的監督下,各村的黨員干部、志愿者、環衛工人迎高溫、戰酷暑,對道路兩側的雜草污物、白色垃圾集中整治,并對道路上的兩側綠化帶和花圃進行除草、澆水,美化道路,扮靚人居環境。
今年以來,該鎮人大聚焦人居環境整治,采取專題調研、代表視察等監督方式,對人居環境整治進行常態化督促檢查,逐村查找弱項,以查促改補短板,以點帶面促提升,確保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鎮人大代表王恩磊以身作則,每天同村干部、網格員、志愿者進行撿、掃、擦、清等環境衛生工作,從而帶動全村群眾自覺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行動中來。王恩磊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共產黨員,真正能贏得群眾贊譽,就要親自帶頭干,只有你真干了,群眾才會跟著干。只有大家都干了,顧橋整個村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干凈。”現在,顧橋村的大街小巷每天都被打掃得干干凈凈。
該鎮人大堅持問題導向,嚴格督查問責,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對全鎮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監督視察,及時掌握工作推進情況,為整治工作建言獻策,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落實,以監督促進整治。同時,人大代表還身體力行,下沉一線,與黨員志愿者一起深入村組清掃衛生死角、清除牛皮癬,引領廣大群眾自發清理房前屋后的雜草雜物,居住環境不斷優化,村容村貌大幅度提升。
“門前四包的具體標準是包衛生整潔、包秩序良好、包綠化優美、包設施無損……你把這個責任書看明白了,在這兒簽字……”這是鎮人大代表李佩祥在宣傳人居環境“門前四包”標準,并動員群眾簽訂責任書。
在今年夏季人居環境衛生整治中,李佩祥率先垂范,和村干部冒著高溫酷暑,每天堅守環境治理一線,清“死角”、掃“盲區”、治“頑疾”。同時,李佩祥還參與講解人居環境整治的目標、內容、措施和重要意義,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加入,自覺“打掃屋子、收拾院子、整治村子”,養成自覺維護公共衛生、個人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現在,八里村不僅干凈了,文明程度也得到大大提升。村民李佩衛高興地說:“環境衛生是門面,通過人大代表監督和親自帶頭干,不僅讓俺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也讓我們感受到創衛的重要性,我們會積極參與和維護,為創衛貢獻一份力量。”
現在,該鎮的環衛工作已經實行機掃、灑水、人工保潔、車裝收集、日常巡查“五位一體”的運行模式,實現了“全方位覆蓋、精細化保潔”。據了解,在全鎮人居環境整治中,該鎮統籌實施10項人居工程,建成農村公廁15座,生態街道20余條,綠化示范街道10余條,美麗庭院近千戶,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王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