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決策部署,以“四個堅持”傾力打造“大美好實”學前教育新常態。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500所幼兒園,在園幼兒數 76219人,其中普惠園303所,公辦園幼兒占比達到 60.95%;大通區獲評省級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田家庵區入選省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實驗區。
堅持擴容與提質并重,實現進步跨度“大”
為滿足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市政府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教育體育局成立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小組,列為全年重點項目來實施,按照“任務條目化、責任清單化、清單具體化”要求,統籌做好組織協調、調度管理、督促指導、溝通對接等工作,及時解決重難點問題,提升工作質效。
同時,優化整合資源。2019年,我市共有幼兒園450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07所,公辦園幼兒占比34.5%。2020年以來,先后通過新建、改擴建公辦園,停辦整合薄弱民辦園,將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收回辦成公辦園等方式,避免盲目新建造成資源浪費,不斷提高公辦園幼兒占比,真正實現了“小投入、大提升、快見效”。其中,大通區從2020年以來,先后將6所生源萎縮的鄉村小學改建為公辦園,并停辦整合4所薄弱民辦園,學位數4年間提升10倍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由2019年5.4%提升至2023年的65.49%。
持續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目前全市199所幼兒園取得舉辦2至3歲托班資質托班開設率39.3%,提供托位9766個,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堅持內培與外修并重,實現效果呈現“美”
在繼續做好擴大普惠性資源供給、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鞏固幼兒資助制度等多項措施的基礎上,籌措30284萬元專項資金,為全市266所幼兒園實施學前教育項目提升改造工程。
結合幼兒園實際及幼兒需求,按照“一園一品”的思路,打造“魚”見理想河、“農耕、農趣、農情、農味”“遇見小‘莓’好”等充滿夢幻、童趣滿滿的主題樂園,幼兒園成空氣最清新、戶外活動場地最寬敞、戶外活動設施最齊全的場所,成為全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與此同時,以“守護育幼底線成就美好童年”為主題,開展全市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從“家門口的幼兒園”“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的幼兒園生活”等不同視角,挖掘身邊的案例故事50余個。
堅持守正與創新并重,實現機制運轉“好”
以“1+N”模式探索集團辦學模式,形成19個以市直幼、田五幼等有影響力的公辦園為龍頭的學前教育集團,生均公用經費重點向農村幼兒園傾斜,形成集團內部教育理念、教學管理和教育科研的相對統一,同時又各有生機、各顯特色、各美其美,由“一園好”變成“園園好”,有效緩解城區幼兒園學位不均衡壓力。
持續推進學前教育領域規范化管理,開展幼兒園名稱不規范問題線索專項治理和幼兒園課程教學資源清理整治工作。將科學保教理念與鞏固“無證園”治理成果相結合,妥善處理相關縣區“小學化”教學傾向問題和無證幼兒園問題線索,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
堅持建章與立制并重,實現目標完成“實”
持續健全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管理機制,出臺《扶持和規范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實施方案》,采取生均撥款、減免租金等方式,引導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保障民辦在資質認定、師資培訓、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園享受同等權利。通過優質公辦園與薄弱民辦園結對幫扶等方式,發揮優質園管理經驗、場地設施、特色資源等優勢,實現公辦園、民辦園共同提升保教質量。
以“縣管校聘”用人制度改革的契機,從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選調一批熱愛幼教事業的教師,經轉崗培訓后,分流至公辦園中。加大招聘力度,按照“有編即招、應補盡補”的原則,及時補充幼兒園師資,2020年來共招聘344名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不斷增強公辦園師資力量。
及時足額落實聘用教師薪資待遇,做到在編與非在編教師“同工同酬”。將鄉村教師“打包分類”,實行“階梯式”培養,開設教師訓練營,定期進行技能培訓,開展崗位“拜師”,將骨干教師送出去“取經”。憑借一攬子培訓計劃,鄉村教師成長內驅顯著激活,專業水平和保教能力迅速提升,鄉村幼兒園教師“引得進、留不住”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精心開辟“益言、益行、益智、益體、益心、益美”特色課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求,通過園本課程開發,創新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踐行游戲化教學。舉辦全市學前教育“六益”交流分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典型經驗和重要成果。
(通訊員 李韋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