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我市特殊人群醫保待遇享受更加高效、更加便捷。
家住壽縣正陽關鎮的鄭先生對此深有體會:其因女兒患白血病醫療費用巨大,鄭先生一家被民政部門認定為低保對象。經過鄉鎮經辦人員初審后,材料被送至醫保中心辦理醫療救助追溯報銷。在鄭先生提供的材料中,工作人員發現鄭先生的女兒在前往北京住院前辦理了轉院手續,有紙質轉院單,但工作人員通過系統查詢卻發現轉院信息無效,初步懷疑是出院以后補辦的轉院手續,按照醫療救助政策要求,未辦理合規轉院手續的不享受醫療救助。工作人員聯系鄉鎮經辦人員告知情況后,鄭先生隨后就打來了電話詢問情況,眼看著花費幾十萬的結算單無法報銷醫療救助,鄭先生心急如焚。工作人員耐心安撫鄭先生情緒并詢問當初如何辦理的轉院事宜,鄭先生卻說不清楚,表示轉院手續是親戚幫忙代辦的,自己一直陪同女兒看病,不清楚具體情況。工作人員當即記下了鄭先生手機號,告知他核實清楚后會給他回復,隨后核實轉院信息,發現鄭先生的女兒轉院信息之所以無效,是因為鄭先生女兒在入院后發現需要持續住院,辦理了兩次轉院手續,但醫院工作人員在系統內并沒有將兩條住院信息合并,而是新增了一條轉院信息,導致系統內顯示住院信息無效且住院時間銜接不上。在查明事實后,工作人員即刻在系統進行了醫療救助結算。
“免申即享”的醫保政策和及時高效的醫保服務,給鄭先生送來了暖心的慰藉。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醫保領域各類“急難愁盼”問題,是我市醫保部門矢志追求的目標。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市醫保局推動多項服務“一網通辦”,醫療救助、生育津貼及8種門診慢特病實現“免申即享”,充分發揮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切實緩解患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有效防止了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醫療救助“免申即享”。市醫保局通過與民政、鄉村振興、殘聯等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比對機制,推動跨部門信息共享,建立特殊人群身份動態維護機制,定期對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就醫報銷情況進行分析監測,精準識別符合條件的資助對象,精準匹配人員享受政策,通過“數據找人”“人政智配”實現醫療救助對象享受到基本醫保參保資助和醫療救助的幫扶政策。截至目前,2024年資助參保人數21.24萬人,累計資助參保金額7764.91萬元,參保率達99%以上,實現應保盡保。截至9月底,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范圍內醫療救助結算27.04萬人次,醫療救助結算金額1.1億元,實現應救盡救。
生育津貼“免申即享”。我市凡符合享受生育津貼條件的參保女職工,在定點醫療機構享受生育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后,醫院將生育結算信息即時推送到醫保經辦系統,生育女職工無需傳統的材料申請等手續,生育津貼經核定后直接發放到生育女職工的個人社保卡(銀行卡)。今年6月,市醫保局對全市相關定點醫療機構及各級醫保經辦部門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全覆蓋督查,要求結算窗口張貼“生育津貼免申即享”顯著標識,截至目前,“免申即享”累計撥付生育津貼1310人次,撥付生育津貼費用共2635.36萬元。
慢病待遇“免申即享”。對帕金森綜合癥、先天性免疫蛋白缺乏癥、心臟冠脈搭橋術后、阿爾茲海默病(老年癡呆)、血管支架植入術后、再生障礙性貧血、器官移植術后、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按照“政策找人”的思路,參保群眾出院結算后,市醫保局將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聯網結算且診斷明確的就診記錄作為門診慢特病認定材料,直接認定相應的病種,并以短信或電話的方式告知參保群眾,整個辦理過程“零跑路”、資料“零提交”便可及時享受相關待遇。截至目前,全市共804人次享受門診慢特病待遇“免申即享”。
(記者 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