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讓群眾幸福成色更足,是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近年來,八公山區全面提升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能力和水平,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堅持底線思維,下好風險防范“先手棋”
八公山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對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與社會公共秩序相關的重大活動等重大事項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今年以來,已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22件,其中1個項目獲評全省優秀案例。
隱患排查在行動,平安守護不間斷。該區盯緊盯牢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督促企事業單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定期開展安全生產自查自糾,扎實做好隱患排查整治。持續開展道路交通運輸、城鄉自建房、城市燃氣、危化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從根本上清除隱患、堵塞漏洞、化解風險,全區安全生產“四項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全面下降。
利劍出鞘,嚴打違法犯罪護民安。該區深入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全面推進社會治安突出問題整治、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預防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堅持“科學用警、集約用警、高效用警”,推進派出所勤務運行模式改革,成立合成打擊中心,全警種上案、全手段運用、全要素偵查,全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發案數明顯下降,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
深化基層治理,夯實平安建設“安全堤”
八公山區立足實際、發揮實效、強化實戰,充分發揮現有基礎平臺作用,打造“1+N”工作模式,完善區級綜治中心與信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多中心合一”的社會治理工作平臺,實現空間上整合、力量上聯動、功能上融合。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按專業調解、組團式調解、志愿者品牌調解、區級干部調解等不同方式和層級,在綜治中心設置領導接訪室1個,醫患領域、婚姻家庭領域、物業領域3個行業調解室,‘老娘舅’特色調解室1個、‘心聲驛站’心理咨詢室1個,分類、高效解決群眾訴求。”八公山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以來各級綜治中心、特色調解小組共化解矛盾糾紛1373件,化解率達99%以上。
“母子能有多大矛盾啊。來來來,母親先去休息會,兒子到我辦公室來,咱倆先嘮嘮……”不久前,因學習問題,居民趙某與正讀高三的兒子關系緊張。“心聲驛站”咨詢師錢桂月了解后先將母子倆分開,再分別勸導。最終找到中間值,引導雙方良性溝通,將心比心,達成和解。
近年來,八公山區以“心聲驛站”心理咨詢室為主陣地,采用“婦干+心理咨詢師+巾幗志愿者”多方聯動的方式提供服務,做好信息摸排、幫扶引導、侵權排查、發現報告等工作,形成廣覆蓋、多形式,多元力量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解網絡。今年以來,該區共調解婚姻家庭類矛盾糾紛113起。
堅持服務為本,奏響社會治理“協奏曲”
“丫頭們對我很關心,生活上很多事都是她們跑前跑后幫我辦,她們像親閨女一樣照顧我!”在新建社區耄耋老人李奶奶家中,網格員代麗麗和喬偉正在幫老人整理室內衛生,陪老人嘮嗑。李奶奶對她們贊不絕口,言辭中充滿感激。老人告訴記者,她一輩子沒有工作,無兒無女,老伴去世后孤身多年,2022年摔倒后行動一直不方便,兩位網格員了解情況后主動關心照顧老人,一有時間就去老人家看看,幫忙做飯、干家務。
“網格”無小事,為民辦實事。近年來,八公山區加快構建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以實戰化應用為重點的服務體系,科學劃分網格144個,促進網格員在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積極有效作用。
同時,該區不斷健全規范群防群治隊伍,進一步完善為民服務水平。建立物業保安、社區保(治)安員隊伍122人,看樓護院、樓管員及樓(棟)長隊伍132人,物流寄送、快餐配送、物業管理等新興力量平安志愿者隊伍105人。創新“警網融合+”工作機制,建立“社區民警+網格長+網格員+平安志愿者、治安積極分子”的隊伍,實現對風險隱患和社會治安狀況的實時監控、快速處置和就地化解。開展“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結合法律顧問的專業優勢與“法律明白人”的鄉土優勢,切實提升“法律明白人”培養質效,目前全區42個村(社區)均已完成結對工作,村(居)法律顧問接待群眾咨詢1000余人次,開展普法宣傳32次。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方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