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前,市慈善總會聯合縣區慈善協會,發布了“新春家鄉情、慈善伴我行”募捐倡議書,向春節期間返鄉的淮南籍愛心人士發出為家鄉獻愛心的倡議。截至2024年2月20日,全市共收到捐贈款物130萬元。
9月5日,2024年“淮南慈善宣傳周”暨“慈善一日捐”主題活動正式啟動,現場共有69家知名企業、愛心人士參與捐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市共收到善款370萬元。
……
一次次愛心捐贈,匯聚慈善力量。市慈善總會負責捐贈善款接收工作,并定期在網站上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慈善事業在陽光下運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慈善事業是惠及社會大眾的事業,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發展,將其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推進。市民政部門全力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匯聚慈善“愛”的力量,為城市增添溫暖底色。
抓好學習宣傳培訓,營造全民慈善濃厚氛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和《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頒布后,市民政部門通過舉辦“民政大講堂”“全市慈善事業法律知識講座”“慈善組織管理人員培訓”等形式,全力抓好學習宣傳、專題培訓,讓廣大民政干部入腦入心、人人皆知,具體從業人員熟練掌握、準確運用。同時,抓好媒體宣傳,結合“中華慈善日”和“安徽慈善宣傳周”活動,運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依托市民政局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生動、形象地普及慈善組織、公開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鞏固發展崇德向善、依法興善的良好局面。
抓好《慈善法》貫徹實施,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我市將慈善事業發展列入民政“十四五”專項規劃,認真落實相關政策和制定配套措施,市民政局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制定《善行淮南行動方案(2022-2025年)》,探索形成淮南慈善事業發展的有機系統。完善慈善組織登記認定,積極動員符合條件、在《慈善法》實施前已設立的社會組織主動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依法做好公開募捐資格審批,制定《申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辦事指南》,指導慈善組織依法開展公開募捐。規范慈善信息公開,統一在市級政務公開平臺發布公開募捐項目,及時公示信息。截至目前,我市慈善組織14個,取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并在慈善信息平臺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慈善組織共計8個(不含紅十字會)。
抓好公開募捐和捐贈,凝聚社會愛心力量。慈善無處不在,慈善人人可為。2022年,市直機關工委和市民政局聯合發出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的通知,市慈善總會在淮南發布等媒體發出《“慈善一日捐”倡議書》,“慈善一日捐”活動得到各單位、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市領導們帶頭捐款奉獻愛心,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共同參與,匯聚向上向善力量。
抓好慈善活動創新,打造淮南慈善品牌。2022年,在全市開展社區(村)慈善基金試點,2023年在全市全面推動社區(村)慈善基金發展,積極探索“救急難”互助社、“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和社區(村)慈善基金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63個社區(村)設立了慈善基金,其中鳳臺縣、八公山區、毛集實驗區和淮南經開區實現了全覆蓋。創新實施慈善項目,2023年2月,市慈善總會投入項目資金40.5萬元,采取招投標方式選擇專業社工機構進行承接,在6個縣區分別實施3個“慈善助老”和3個“慈善助童”項目,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獨居困境老人提供專業評估和服務。每年持續開展慈善助學,2023年投入資金19.5萬元資助65名品學兼優、家庭特殊困難的應屆大學生。2023年,投入資金10萬元資助淮南市孤獨癥家長聯誼會購買4臺智慧教學一體機。2023年,鳳臺縣、壽縣、潘集區被列為全省首批“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試點單位,2024年5月在三個試點縣(區)開展項目培訓。2024年,市慈善總會投入項目資金50萬元,創新實施“點亮星空”孤獨癥兒童關愛項目、“慈善護航 與愛‘童’行”困境兒童提升項目、“幸福來敲門”農村獨居老人幸福提升項目、“慈善傳遞力量”項目。持續開展困難醫療救助,市慈善總會投入資金34.2萬元,救助血友病困難患者18人次、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困難患者96名。2023年,市慈善總會聯合愛心企業淮南潤子禹商貿有限公司、市澤明眼科醫院共同成立淮南慈善復明行動專項基金,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慈善復明行動,幫助符合手術條件的困難家庭的白內障患者得到及時的手術治療。創新打造慈善品牌,2024年市慈善總會聯合田家庵區法院設立暖心法援基金,為人民法院在執行民商事案件、刑事附帶民事賠償案件、行政非訴案件過程中生活困難、迫切需要救助的當事人提供幫扶資金,傳遞“司法+慈善”溫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