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暖“新” 凝“新”聚力
——淮南高新區為新就業群體打造暖心港灣
淮南高新區以抓好園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工作為重要目標,把建設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作為重要任務,不斷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環境,讓他們更有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成為參與城市治理的“新新力量”。
聚焦共建,完善新就業群體服務體系
淮南高新區健全工作機制,構建社會工作部門牽頭指導、行業主管部門各負其責、所轄三和鎮及社區(村)屬地管理的工作機制,形成園區各行業、各領域、各層級廣泛宣傳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的工作格局。
深入摸排調研。定期深入社區、商圈、配送站點等新就業群體工作和休息場所摸清新就業群體底數,建立群體信息臺賬。經摸排,高新區現有新就業群體143人,主要為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強化溝通協作。從“空間友好、共治友好、機制友好、服務友好”四個維度,推動社區、物業、居民、平臺站點與新就業群體面對面溝通。2024年,共收集新就業群體需求意見建議43條,協調解決入戶難、吃飯難、充電難等問題35個。
聚焦需求,優化新就業群體的工作環境
淮南高新區充分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有效整合部門、鄉鎮、社區、物業、商家等各方力量,積極推進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推動新就業群體服務由陣地式向場景式轉變。
建設示范點。為解決外賣員、快遞員等騎手面臨的“進門難、充電難、定位難、休憩難”問題,2024年淮南高新區大力推進弘湖社區“騎手友好社區”示范點建設。著重從繪制騎手友好線路圖、設置樓棟方向指示標識、打造騎手休息點及友好商鋪等方面發力。截至目前,弘湖社區已建成2個友好商圈,設立56個友好商鋪。在社區老年食堂專門開辟騎手就餐專區,于商圈、居民區等配送始末端規劃出62個“騎手友好停車位”、5個友好充電點以及1個愛心健康服務點。打造“暖新驛站”。結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會驛站等現有陣地,在全區共建暖“新”驛站25個,配備休息座椅、報刊書籍、醫療急救包、飲水機等便民用品,滿足新就業群體歇腳休息、納涼取暖、飲水用餐、手機充電、無線上網等基本需求,為騎手們提供了更好的休息環境。加強人文關懷。針對新就業群體家庭照顧困難這一問題,整合群團組織和社會專業機構資源,在9個社區舉辦暑托班,為110名騎手子女提供暑期托管志愿服務。針對不同新就業群體的職業特點,采取線上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新就業群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技能培訓,滿足新就業群體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聚焦互融,促進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
淮南高新區發揮新就業群體“移動探頭”和“流動哨兵”作用,以“暖新驛站”為紐帶,堅持“以心喚新”,實現“雙向奔赴”,引導其共同參與城市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工作。
2024年,園區騎手友好社區每月召開一次“小哥議事會”,提出基層治理、居民服務、社區發展等方面意見建議30余條。建立新就業群體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積分兌換制度,引導新就業群體通過參與社區治理、志愿服務、信息上報等活動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服務優惠等各類獎勵,有效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積分登記的新就業群體達34人。成立移動哨兵志愿服務隊,將新就業群體中的志愿者們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在志愿服務中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增強了群體的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下一步,淮南高新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新就業群體的需求,加強黨建引領,繼續推進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引導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治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通訊員 朱一凡 王詩堯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