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搶抓“春日經濟”發展機遇,以“影視+”“農業+”“非遺+”“生態+”“黨建+”為突破口,推動鄉村旅游從單一觀光向沉浸式體驗升級。
影視賦能,打造春日經濟新引擎。借助央視熱播電視劇《六姊妹》“流量”,以其核心取景地九龍崗時光小鎮為重點,一體推進紅旗照相館、淮上碼頭、老北頭菜市等拍攝地修復改造,開設“跟著《六姊妹》游淮南”精品旅游線路,推出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城市記憶和研學旅游等一批旅游新業態,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旅游服務水平。今年春季以來,時光小鎮游客呈現“井噴式”增長,日均接待游客量超1.2萬人次,成為全國游客爭相打卡的文旅新地標。
農旅融合,構建四季產業新模式。借助今年“春日經濟”強勁東風,成功召開2025淮南牛肉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辦電商直播帶貨、《六姊妹》粉絲見面會暨萬人共品淮南牛肉湯等一系列活動,大會現場集中簽約29個項目,總投資近122.21億元。目前全市共有牛肉湯全產業鏈企業235家,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超320億元,淮南牛肉湯正從“特色產品”壯大為“規模商品”、從“小眾單品”升級為“網紅爆品”、從“地域名品”轉化為“文旅潮品”。組織12家企業參加2025“游購鄉村”文旅消費迎春過大年活動,企業展銷額在全省各地市排名第一,獲省文旅廳表揚。精心策劃舉辦2025“皖美食光·相聚淮南”鄉村旅游活動,著力打造“可玩、可購、可傳播”的鄉村旅游消費新場景。
非遺活化,培育文化消費新場景。搭乘2025春日經濟快車,淮南武王墩墓展示利用設施建設項目順利開工,預計項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將突破100萬人次。深入挖掘壽縣古城、八公山等楚漢文化特色資源稟賦,安徽楚文化博物館持續火熱,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22.8萬人次,同比增長24.3%;“二十四節氣館”建成開館,春季以來接待游客近6萬人次,實現收入200余萬元,僅清明三天就吸引了9000多人打卡參觀。舉辦壽州古城“迎春禮”“入城禮”、壽州鑼鼓爭霸賽、安豐塘龍舟大賽、“二月二龍燈會”等品牌活動,推出八公山梨花詩會、萬畝油菜花海等踏青路線,開展“花車巡游”“穿越國潮快閃秀”、“陽臺音樂會”、漢服游園會、中法音樂節、紙鳶節、農歷三月十五民俗文化交流活動等主題文旅活動,盛況空前。在淮南首個文旅街區——春申里街區舉辦青年音樂節、非遺藝術展、古風演藝巡游等文旅活動,打造“楚韻穿越漫游場、城市文化新綠洲”,春申里文旅街區和春申書局榮獲2025“春游江淮等您來”優秀新產品新業態案例。
生態轉化,探索鄉村旅游新路徑。以點帶面、多點開花推進“珍珠串鏈”淮河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淮河水利公園、淮河大堤彩虹觀光道、六姊妹公園等建成開放,豐富春季旅游體驗。實施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綜合改造,建成并開放了春申湖濕地公園,修復水域1200畝,開發濕地觀鳥、生態研學、健身游樂等春季文旅項目,接待游客15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增收。將九龍崗鎮王樓村打造為農文旅深度融合示范村,被譽為“淮南小洱海”,3月中下旬接待游客8.5萬人次。以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湖水)、夢幻冰城(冰水)、地熱溫泉(泉水)為核心打造“三滴水”特色文旅品牌,推動“春賞花、夏詠荷、秋品蟹、冬沐泉”沉浸式文旅體驗,著力打造皖北生態文旅新名片。近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推出“春天里的中國”“淮南段淮河”,將淮河淮南段美景展示給全國觀眾。
黨建引領,構建融合發展新格局。在《六姊妹》主要取景地九龍崗鎮設置“紅心聚力‘九’久為民”黨群服務驛站7個,組織100余名黨員志愿者,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解答游客咨詢,維護停車秩序,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和游客旅游體驗,通過搭平臺、育隊伍、優服務,形成“紅心聚力‘九’久為民”文旅+黨建特色品牌,實現黨建引領下的“流量變現”與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向賦能。組建“‘九’久為民”文旅宣講團,選育一批網絡達人、《六姊妹》群演、星級黨員和青雁后備干部,廣泛開展“淮南文化大家談”“礦區記憶”“紅色基因薪火傳”等公益宣講和導游服務,目前已培育講解員32名,開展公益宣講450場次,服務游客5.3萬余名。
(通訊員 馬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