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深化安全生產監管,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筑牢安全之基 護航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是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大通區利用“安全宣傳咨詢日”,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主題,結合正在開展的“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隱患起底排查行動”“人員密集場所‘六類突出風險’專項行動,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唱響”抓安全就是抓發展“的主旋律。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大通區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2024—2026)為抓手,著力夯實安全生產根基,有效防范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扛牢政治責任,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今年以來,大通區通過召開區委常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區長工作例會等會議,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安全生產有關會議精神,扛牢”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區安委辦督促安委會各成員單位、企業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開展培訓學習62次,覆蓋1761人次。各成員單位有序推進”八大行動“,對本行業領域和重點單位場所、關鍵環節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著力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區應急管理局采取”學習培訓+專家指導+監管服務三位一體“的模式開展幫扶指導,結合實際案例、政策法規、專業技術等對轄區企業開展現場教學,對隱患判定標準進行細致剖析,共同查找、消除隱患,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守安全之”心“,筑安全之”基“。著眼營造”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濃厚氛圍,區應急管理局充分利用報紙、”兩微一端“、宣傳冊等線上線下平臺,普及新《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共發放安全宣傳單及宣傳品10000余份。結合重大節日、重點時段大力開展安全應急知識”五進“活動,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舉辦”安全生產大家談“”班前會“”以案說法“等活動12場次;組織300余人參加網絡知識競賽;組織企業開展各類事故應急演練30余場,參與900余人。按照”整合資源、聯系實際、規范管理“的原則,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進黨校“、應急、消防大講堂培訓、人員密集場所”六類突出風險“專題培訓、安全生產”巡回培訓“等各類宣傳活動27次,參與1000余人次。
堅持人民至上,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在淮河流域汛期到來前夕,5月中旬,區安委辦聯合區應急局、區人武部、各鄉鎮街道及大通藍天救援隊等多支應急力量,在高塘湖開展汛前演練,以實戰的標準進行檢驗,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行萬全之策,打主動之仗。汛前召開全區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對全區防汛抗旱工作進行系統安排部署,建立”區、鎮、村、組“四級干部包保責任體系。區防辦修訂完善了防汛抗旱、水旱災害、水庫防汛等應急預案,各鄉鎮街道及村社區結合實際修訂了各自防汛應急預案,切實提高各級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組織農水、住建、自規等有關部門按照”汛期不過、檢查不停、整改不止“要求,常態化開展防汛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防守,科學精細調度防洪工程,嚴密做好水庫安全度汛、地質災害防范、城鎮內澇防御、堤防巡查防守等重點工作。針對轄區內歷史積水位置進行摸排整理,對低洼易澇地區重點人群采取網格化包保模式,將防汛責任、力量、措施精準嵌入基層治理網格,實現風險早發現、預警快響應、人員穩轉移。
進入汛期以來,各相關成員單位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領導值守制度,確保領導責任到位、防范措施到位、物資儲備到位、預案落實到位、信息傳達到位,織密織牢安全防護網。目前,全區儲備袋類4萬余條、布料類3.6萬平方米、樁木20立方米、預儲砂石料9000噸、塊石8000噸。防洪子堤50米、沖鋒舟6艘、發電機4臺套、應急照明系統6套、水泵47臺套。組建專業救援隊1支(大通區藍天救援隊),鄉鎮(街道)防汛救援隊5支共計300余人,轄區建筑施工單位專業搶險隊伍共計90余人。同時,為各鄉鎮(街道)配發單兵手持設備及布控球,一旦有險情發生,第一時間與區應急指揮中心進行音視頻互聯互通,實現現場情況的高效反饋,確保指令的快速下達、人員和設備及時撤離,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通訊員 潘雪潔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