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管善治繪就文明風景線
——我市規范交通秩序加強養犬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馬路上,交通秩序逐步向好,文明禮讓越來越常見,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深入人心;小區里,牽繩遛狗、文明互動的場景隨處可見,文明養犬成為愛寵人士的共識,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近年來,我市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最大民生工程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創建初心,從群眾關心關注的交通出行、養犬管理等問題抓起,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讓每一個市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民生溫度和城市的幸福底色。
打造文明交通,共享和諧出行之路
交通文明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我市持續深化交通秩序整治攻堅,優化交通管理服務效能,努力營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分級管控全警共治,重拳整治秩序頑疾。我市結合全市道路交通條件和管理實際,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建立“支隊包區、大隊保段、民警保點”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重拳整治秩序頑疾,科學部署警力資源,綜合采取定點查處、警車巡邏、徒步管控、視頻抓拍等方式,日均投入警力700余人次,對重點路口、路段、學校、醫院、商圈全覆蓋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用“鐵規矩”守護“文明線”,切實營造路暢人安的道路交通環境。
精雕細琢交安設施,提升城市文明質感。我市圍繞37條主次干道、29個重點路口以及商圈、學校、高鐵站等區域,全力開展交通設施優化提升工作,共安裝護欄945套、施化標線3.16萬平方米、新增標志280塊,確保交通設施清晰規范有效。對交通信號控制路口配時實施“一路口一方案”,完成全市509處交通信號控制交叉口信號優化。設置綠波帶57條,總長84.55公里,進一步提升城市主干道通行效率和駕乘感受。
協同聯動共治共享,構建長效治理格局。交警部門積極協調鐵路、住建、建發智泊等單位,利用“邊角”綠化、景點周邊空地改建停車場10處,新增泊位2410個,推動淮南南站、淮南火車站停車場免費時長由半小時增加至1小時,舜耕山風景區停車場免費時段由半小時延長至2小時,進一步提升了停車服務。聯合市教育體育局和各學校,進一步規范接送學生的電動車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騎乘人主動佩戴安全頭盔、拒絕違規載人。
共建文明交通,共享交通文明。如今,我市交通秩序面貌煥然一新,早晚高峰擁堵指數下降約11%,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頭盔佩戴率由原來的65%提升至81%以上,上牌率由70%提升至92%,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同比持續下降。
規范養犬行為,讓文明養犬蔚然成風
文明養犬既是市民文明素養的直觀體現,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我市將文明養犬作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關鍵環節,構建“犬管辦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基層共治”的工作格局。
增設便民登記點、推廣線上登記平臺、預約上門服務……我市強力推進登記免疫,累計登記犬只5.6萬余只。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遛狗不牽繩、糞便不清理等頑疾,開展高頻次、高密度巡查執法,鐵腕整治突出問題。嚴格管控烈性犬、大型犬,對禁養犬只依法不予登記。依托110、12345等平臺,暢通涉犬擾民、傷人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接報后執法人員及時到場處置。
流浪犬只處理是養犬管理中的一大難題。我市建立“捕捉—收容—免疫—領養”的流浪犬規范管理流程,科學規范處置流浪犬,消除安全隱患,累計收容流浪犬只452只。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推動“領養代替購買”“不棄養”理念深入人心。
優化便民服務,依法文明養犬。在全市設立“一站式”犬牌辦理點30處,推廣使用電子犬證(牌)5.6萬余張,在符合條件的公園、大型社區設置“寵物便紙箱(袋)”1000余個。充分發展全市“文明養犬勸導員”志愿者隊伍,常態化開展街面巡查、宣傳勸導工作,制止不文明養犬行為1000余次。
文明城市,你我共建;創建成果,你我共享。我市各相關部門積極引導市民自覺增強文明養犬意識,養成科學養犬的良好習慣,讓寵愛與文明雙向奔赴,讓文明養犬蔚然成風,共同營造文明、和諧、宜居的社會環境。
(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