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中顯定力 “穩”中蘊潛力 “新”中育活力
——2025上半年淮南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淮南經濟運行態勢備受關注。近日,上半年“期中考”成績揭曉,在全國、全省經濟運行較一季度回落的背景下,淮南經濟頂住壓力,經濟運行實現了逆勢回升,全市GDP同比增長4.0%,較一季度提升0.3個百分點,全省位次前進一位,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品讀淮南經濟上半年“成績單”,有三個關鍵詞值得關注。
——從“難”中看信心和定力。
今年上半年,煤電持續下行、需求不足、外部沖擊等不利因素疊加,面對超乎預料的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我市經濟運行依然呈現諸多積極變化,“穩”的基礎在夯實,“進”的力量在積蓄,穩中向好態勢明顯,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成績來之不易。數字的背后折射的是轉型攻堅的定力、負重爬坡的勇氣、奮力追趕的決心;是拉高標桿、奮勇爭先,推動各項工作往前走、上臺階的新理念、新狀態、新作風、新成效。
更加鼓舞人心的是,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規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在地建筑業總產值、技改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6項指標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表現搶眼的裝備制造業已有規上企業341戶,1—6月份產值同比增長24.7%,煤機裝備、工程機械、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初步形成。
——從“穩”中看韌性和潛力。
我市堅定不移推進制造強市建設,聚焦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未來產業“星火燎原”,持之以恒抓招商、抓項目、抓產業、抓服務企業,深入實施培優促強扶大工程,著力激發制造業發展活力動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高端裝備智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七大新興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上半年,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高于規上工業增速13.4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速2.2個百分點。
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放眼縣區園區,一個個重點項目緊鑼密鼓向前推進,項目建設“進度條”全速刷新。萬洋科技產業園、毛集華萊士綠色食品、淮芯光電集成電路、淮南平圩電廠四期等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全速推進,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指日可待。
項目投資發揮了至為關鍵的支撐作用。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增速高于全省8.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增速連續3個月居全省前三位。全市500萬以上在庫項目1004個,項目數較上年同期增長1.1%,其中,509個5000萬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4.1%,投資額占全市項目投資的90%,拉動全市投資增長9.6個百分點。
——從“新”中看動力和活力。
推動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源自于向新向上的不懈追求。我市錨定高質量轉型發展首要任務,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在達因汽車空調、利來汽車、唐興裝備、凱盛重工等骨干企業的支撐下,壽縣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及動力零部件產業集群、大通區現代煤機及應急裝備智造產業集群先后獲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我市在8個縣區圍繞光伏電池儲能制造、化學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等11個集群方向開展的縣域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深入推進,培優促強扶大企業對縣區產業積聚和主導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顯現。
現代服務業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上半年,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6.4%,增速較一季度提升8.4個百分點,其中占比最高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4.9%,拉動全部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7個百分點。
消費活力點燃城市煙火氣。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1億元,同比增長5.9%,居全省第五位。綠色智能商品備受青睞,等級為1級和2級的家電器材類、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累計增長100.5%、50.2%和43.6%,合計拉動全市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增長6個百分點。
行至年中,承上啟下。答好2025年“下半程”發展考卷,事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期實現,事關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十五五”規劃良好開局。
堅定信心,堅持發展,堅持創新。
只要保持定力、激發活力,鉚足干勁、狠抓落實,淮南經濟將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