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領航凝合力 文明花開“氣象”新
——記全國文明單位市氣象局
邀請南極科考氣象隊員凌新鋒作先進事跡報告會,用身邊榜樣激勵干部職工樹立正確價值觀;成立“淮南氣象志愿服務隊”,創新“互聯網+志愿服務”模式,年均開展交通勸導、氣象科普宣傳等志愿服務超2000小時……
近年來,市氣象局將文明創建與黨建工作、氣象服務深度融合,在防災減災、鄉村振興、科普惠民等一線書寫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淮南篇章提供高質量氣象服務。
黨建領航,凝聚文明創建合力
市氣象局持續開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題實踐活動,設置黨員先鋒崗,成立黨員先鋒隊,深化“三聯促三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
人才是第一資源。該局建立黨管人才機制,出臺全市氣象部門人才發展規劃,8名骨干入選省級氣象創新團隊。通過強化崗位練兵及技能提升,多次榮獲省氣象行業技能競賽前三名,獲評省勞動競賽先進集體。1名職工獲“全國氣象行業技術能手”,2名職工獲省“五一勞動獎章”,1名青年職工參加第37次南極科考隊,歷時500余天,展現了淮南氣象人的專業素養和奉獻精神。
健全“黨建+文明創建”融合機制。該局建立完善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實現創建工作常態化長效化。黨支部自2020年以來著力打造“風雨前哨 守護有我”黨建品牌,獲評首批市直機關工委特色黨建品牌。在防汛抗旱、防災減災等重大任務中擔當作為,黨支部先后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氣象部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文化潤心,激發文明創建活力
文化育人細無聲。市氣象局將文化建設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抓手,通過組織學習《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定期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邀請法律顧問講解《民法典》,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融入事業發展。
聚焦打造學習型單位,高標準建成機關書屋,獲評全省百佳機關書屋。開展“讀黨史、憶初心”“砥礪奮進新征程”等系列征文、誦讀展演活動,激勵干部職工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定期舉辦“氣象職工大講堂”、秋季運動會,豐富職工業余生活。 建立時長通報機制,推動形成全員參與的志愿服務格局,市氣象臺獲評市級“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累計7人次獲評省市級“崗位學雷鋒標兵”及創城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年均投入結對社區建設資金超5萬元,并通過人員支援、物資捐贈等方式支持社區文明創建。
科技支撐,以智慧氣象賦能發展
氣象服務是黨建業務融合的落腳點。該局聚焦“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戰略任務,堅持科技賦能,用智慧氣象賦能發展、惠及民生。
賦能防災減災。該局研發氣象預警發布AI“叫應”平臺并投入使用,成功應對2021年“7·16”強降水、2022年歷史罕見極端高溫干旱、2024年初強降雪等災害性天氣。市氣象臺榮獲全省氣象系統先進集體,4人分獲省委省政府“安徽省防汛救災先進個人”、中國氣象局記“二等功”、全國氣象部門優秀公務員、全國氣象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賦能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該局建成淮南市智慧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系統,成立創新團隊,研發作物氣象服務關鍵技術算法,持續開展糧食作物全流程精細化服務,助力農業生產“大托管”,“壽縣大米”獲評安徽“氣候好產品”。
賦能綠色發展。該局持續推進壽縣人工增雨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開展立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為生態保護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開展衛星遙感火點和水體監測,助力秸稈禁燒精準管控和黑臭水體科學整治。
賦能氣象文旅融合。該局成功牽頭申創“二十四節氣之城”,推動市政府和華風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安徽分院,承辦淮南“二十四節氣”文化傳承和發展應用研討會、秋分節氣發布會,協助編制并實施市二十四節氣文化傳承、氣象暨環保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規劃,聯合出版科普圖書《節氣之門》,聯合中國天氣網開展節氣直播,為推動淮南高質量發展貢獻氣象力量。
(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