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田家庵區緊扣文旅融合與城市更新脈搏,創新構建“網紅引流、景紅提質、城紅賦能”遞進式發展路徑,推動旅游人氣、產業品質與城市魅力協同躍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著力“破圈引流”,以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田家庵區充分發揮影視作品的引流作用,不斷提升地區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以“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為工作目標,積極探索影視與文旅的協同發展路徑。
“影視+文旅”深入融合,搶抓流量密碼。該區高度重視《六姊妹》劇組拍攝工作,由區委宣傳部門牽頭,多方協作,對劇組需要的場地、場景開展全面摸排,加強與影視制作團隊溝通合作,先后實地勘景20余次,選定實拍場地30余處,將城市元素融入影視創作。電視劇拍攝殺青后,該區按照近期、中期、遠景分別制定階段性文旅產業提升計劃,對淮上渡口老候船室、紅旗照相館、回民飯店等涉劇文保點位及周邊基礎設施進行修復提升,充分提升打卡游客游覽體驗。《六姊妹》熱播后,梳理劇中出現的景點素材,將劇中“挖野菜”區域進行還原修復,命名“六姊妹游園”,全力還原劇中經典場景,增強游客代入感。
新媒體矩陣全面賦能,擴大傳播聲量。今年1月份,《六姊妹》電視劇定檔后,該區全力做好該劇的預熱宣傳,及時轉發中央電視臺及新聞媒體關于《六姊妹》播出的新聞稿件,田家庵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六姊妹》中的老淮南故事”專欄,制作《打卡六姊妹游園》等系列視頻,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制作《跟著〈六姊妹〉看田家庵區商貿服務業“一路繁花”》等視頻10余個,相關新聞、評論等信息全網閱讀量突破100萬次,通過小紅書等平臺發起“跟著《六姊妹》游田家庵”話題,鼓勵游客二次創作,形成裂變傳播效應。
影視IP延伸開發,提升產業附加值。伴隨著《六姊妹》的熱播,田家庵區搶抓時機,持續從多維度推介田家庵,不斷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深挖文旅資源,全面查找資料、圖片,認真梳理傳統街區“老北頭”的歷史建筑、美食景點,為后續整體改造騰挪、持續開發,打好提前量。擦亮文化符號,《六姊妹》劇中人物“老三”的第一份工作——“淮南烙畫”吸引眾多人的關注,該區緊扣劇情解讀城市人文歷史,推出一系列非遺體驗、民俗活動,進一步傳承弘揚淮南烙畫、壽州窯、紫金石線刻等非遺文化技藝。拉動文旅消費,對劇中出現的地方美食進行集中宣傳,吸引全國各地眾多自媒體及網紅達人到“老北頭”“四號路”以及“福樂街”現場打卡,不斷帶動地區消費提升。
著力“生態賦能”,以一條河美麗岸邊人
田家庵區因地制宜挖掘提升淮河岸線風光,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詩遙灣項目建設,通過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打造區域文旅經濟新的增長極。
淮河岸線治理,生態景觀重塑。已完成新姚北橋、淮河水利公園等10個子項目,其中堤頂彩虹路成為廣大市民朋友們茶余飯后、游玩散心的青睞打卡點,西島停車場極大方便了游玩群眾,“六姊妹游園”吸引大批游客拍照打卡;詩遙灣水路林網提升工程、泵道體育公園等20個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梳理謀劃的18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整體優化運營模式,完成“詩遙灣”商標工商注冊和專屬LOGO設計,綜合考慮投資方案、合作模式等因素選優配強運營合作單位。
沿淮鄉村融合,產業富民增收。該區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在環境整治、設施提升、產業發展等方面下足功夫,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深入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加快實施石頭埠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項目,打造“蘿卜之鄉”精品農業特色發展村。持續推進2024年石頭埠村、廖灣村、沿淮村省級中心村項目建設。發展城郊旅游,組織參加全省“春游江淮請您來”文旅宣傳營銷活動,推出“詩意田園·史院花事”賞花游,開展“賞春花”系列旅游采風活動,展示田家庵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及文化特色。
全域資源整合,品牌服務升級。以淮河為軸線,整合資源、升級服務,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扎實開展旅游招商,對接國內知名旅游集團,洽商從項目策劃規劃到投資融資、開發建設、管理運營為一體的戰略合作。不斷提升基礎配套,加快構建“快進”“慢游”交通網絡體系,完善“火車站+公路+景區”無縫接駁交通網絡,加強路景融合升級改造,打造旅游風景道。推進淮河沿線堤頂路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合理布設一批鄉村旅游驛站、自駕車、房車營地。
著力“融合發展”,以“一步棋”帶來“滿盤活”
田家庵區立足旅游優勢和資源特色,堅持規劃引領,加快實施《關于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區的實施方案》,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繪就文旅融合新圖景。
堅持規劃引領,繪就文旅融合新圖景。該區成立加快建設高品質旅游強區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區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發揮主城區優勢,加強城市休閑旅游商圈建設改造,結合地理環境資源分布和交通網絡,促進旅游資源科學利用,積極培育詩遙灣—淮河老街旅游節點,打造淮河街區懷舊休閑旅游特色。
突出項目帶動,激活文旅融合新引擎。該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推進“旅游+”“+旅游”模式,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以淮河路為主線,老碼頭巷、淮舜路、福樂街為支線,對區域內歷史建筑、美食景點等文旅資源進行全面梳理,進一步挖掘中國人民銀行淮南分行舊址等文保單位、歷史建筑17個,開發具有田家庵特色的美食店鋪40余家。堅持尊重歷史、修舊如舊,在保護和傳承老街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逐步改善沿淮老街基礎設施,完成紅旗照相館、五一商場等老建筑保護修繕,打造集旅游觀光、文化展示于一體的特色文化旅游街區。
深耕活動賦能,織密文旅融合新場景。深挖區域特點,強化景城一體,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有魅力的文旅產品供給。豐富消費惠民舉措,依托吾悅、萬達等商業綜合體,舉辦田家庵區“5·19中國旅游日”暨第三屆“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等文旅促消費活動10余場,有效促進文旅消費增長。推動非遺展示進商圈、進書房、進文化館,累計開展體驗活動20余場。推進非遺保護與文創開發,建成投用區文創館,展示省市級非遺作品、文創產品400余件。
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是一場關乎城市靈魂與發展活力的系統性重塑。田家庵區以“文塑旅、旅彰文”為內核,書寫著一場雙向賦能的生動實踐,讓文化基因融入旅游肌理,以旅游載體激活文化生命力,在煙火氣與書卷氣的交融中,構建起全域文旅生態的嶄新格局。
(通訊員 吳喆敏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