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總結古代知識,傳承千古箴言、寓言、警句,在對宇宙和人生進行深邃哲理思辨的同時,還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大多以成語形式流傳下來。鉤稽、爬梳《淮南子》中原創的300多條成語,其為人處世內容,涉及人際交往、生存發展等方面。
人際交往
《淮南子》作為指導人生實踐的生活指南,人際交往自然是它關注的重要內容。《淮南子》中涉及人際交往的成語主要有:“同聲相和”“行合趨同”“上下一心”“言而有信”“言不茍出”“行不茍為”“牛蹄之涔”“智圓行方”等。
“同聲相和”,這里指調整瑟的音調的情形,叩出這只宮調瑟的聲音,另一只宮調的瑟便應和起來,彈奏這只角調的瑟,另一只角調的瑟就會隨之震動。比喻只有志趣相同的人才能結合在一起應和對方的話。出自《覽冥訓》:“叩宮宮應,彈角角動,此同聲相和者也。”“行合趨同”,只要品行志趣相投合,相距千里也能親密不離。出自《說山訓》:“行合趨同,千里相從。”“上下一心”,出自《原道訓》:“上下一心,無歧道旁見者”,強調上下團結一致的重要性。《氾論訓》指出“言而必信,期而必當。”《主術訓》指出“非道不行,非義不行,言不茍出,行不茍為。”都是強調人際交往中要誠信,言行符合道義。“牛蹄之涔”,意思是說牛蹄踩成的小水洼,容不下一尺長的鯉魚。強調人際交往中心胸要開闊,提倡的是一種寬容精神。出自《俶真訓》:“夫牛蹄之涔,無尺之鯉。”出自《主術訓》:“凡人之論,智欲圓而行欲方”一句的“智圓行方”,指出人際交往中,考慮問題要通達,做事要端正。這是《淮南子》倡導的一種理想的人格形態。
由此可見,在人際交往中,《淮南子》所提倡的是團結、寬容、誠信的精神。
生存發展
人類究竟應如何生存發展,也是《淮南子》探討的重要問題。《淮南子》涉及生存發展的成語較多,主要有:“志厲青云”“枕方寢繩”“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塞翁失馬”“臨河羨魚”“寸陰尺璧”“貴陰賤璧”等。
“志厲青云”,形容志向遠大,氣沖云天。語出《氾論訓》:“剛強猛毅,志厲青云,非本矜也。”“枕方寢繩”,意思是枕的是方石,睡的是繩床,條件十分簡陋。形容不怕惡劣條件,意志堅定地從事正義的事業。語出《覽冥訓》:(女媧)“背方舟,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出自《主術訓》“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句中產生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兩條成語。“淡泊明志”,人在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要恬淡寡欲,看輕世俗的名利,以表示自己高潔的志向。“寧靜致遠”,只有身心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道應訓》記載,周成王問政于尹佚,尹佚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段話形成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兩個成語,意思是說做事要有危機感,小心謹慎,像處在深淵的邊緣和走在薄冰上一樣。“塞翁失馬”,故事是說靠近邊塞的居民中,有一位精通術數的老人,他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過了幾個月,這匹馬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老人家從此有了很多良馬。“塞翁失馬”,比喻雖然暫時遭受損失,卻也許因此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可能變成好事。出自《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出自《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而織網”中的“臨河羨魚”,指出只有愿望而沒有措施,只希望得到而不付諸行動,對事情毫無好處。強調行動的重要性。《原道訓》有“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之語,“寸陰尺璧”“貴陰賤璧”兩條成語源于此。意思是說一寸光陰比一尺長的璧珍貴,告誡人們時間短暫易失,時間寶貴,必須珍惜。
《淮南子》中的上述成語,構成了一整套生存發展的策略。志向遠大的進取精神是成就人生須臾不可忽缺的必要條件。常懷憂患意識,謹慎行事,這是保持常勝之道的起點。明晰禍福相依之道,始終保持內心恬淡,不因外物牽絆,這是成就人生的大智慧。要成就人生,就要珍惜稍縱即逝的每一寸時光,把理想付諸行動。
更新完善
與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就是如何加強修養、自我完善的問題。《淮南子》成語中,有關這方面也有許多精彩之論,主要有“膠柱調瑟”“時移易俗”“推陳出新”“廉儉守節”“博學多聞”“蟬蛻蛇解”等。
“膠柱調瑟”,用膠布粘住瑟上調弦的短柱,柱不能轉動,就無法調整音的高低。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出自《齊俗訓》:“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由膠柱而調瑟也。”“時移易俗”,時代變了,社會風氣也隨之變了。出自《齊俗訓》:“是故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推陳出新”,淘汰舊的,產生新的。出自《天文訓》:“姑洗者,陳去而新來也。”“廉儉守節”,在廉儉上守住節操。出自《主術訓》:“廉儉守節,則地生之財。”“博學多聞”,形容學識廣博,見聞豐富。出自《本經訓》:“故博學多聞而不免于惑。”“蟬蛻蛇解”,蟬脫殼、蛇脫皮。比喻解脫而進入更高境界。出自《精神訓》:“蟬蛻蛇解,游于太清。”
這些成語表明,欲求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絕不能固執拘泥,要適應時代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自我,進入更高境界。
探索未知
作為一部指導人生實踐的生活指南,《淮南子》還在如何探索未知方面,提供了許多智慧。《淮南子》這方面的成語有:“一葉知秋”“由近及遠”“礎潤而雨”“鵲巢知風”“蠹啄剖梁柱”“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等。
“一葉知秋”,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現一點預兆就料到事物發展的趨向。出自《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由近及遠”,比喻事物的影響逐漸推廣,思想認識不斷深入,能從身邊的事推知遙遠的事。出自《本經訓》:“故圣人者,由近知遠,而萬殊為一。”“礎潤而雨”,柱子底下的石墩濕潤了就會下雨。比喻事情發生前會出現一些征兆。出自《說林訓》:“山云蒸,柱礎潤。”“鵲巢知風”,鳥鵲筑巢知道風向而挑選適當的位置。比喻運用智能去認識處理事物。出自《繆稱訓》:“鵲巢知風之所起。”“蠹啄剖梁柱”,蟲蛀鳥啄能使梁柱毀壞。比喻微小有害因素,可以釀成大禍。出自《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繆稱訓》“是故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一句里產生了“積羽沉舟”“群輕折軸”兩條成語。“積羽沉舟”,羽毛雖輕,但積得多了,也能使舟沉沒。“群輕折軸”,很多輕的東西堆積在一起,也能把車軸壓斷。比喻壞事雖小,任其發展也能造成大的惡果。
上述成語凝結著古人從預兆中推測事物發展趨勢的經驗和哲思,它告訴人們:探索未知,要善于從細微跡象,預知事物發展的結果;要善于運用事物發展規律,察知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
(杜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