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民心 躬身服務踐初心
——記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田家庵區淮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田俠
“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從事社區工作多年,淮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田俠一直把這句話記在心中。作為社區的“領頭雁”,她將社區黨建工作與民生服務、基層治理深度融合,進百家門、串千家戶,用“鐵腳板”丈量民情、用“紅心橋”凝聚黨心,讓社區從“問題多發地”蝶變為“幸福樣板間”,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筑牢紅色堡壘,鍛造過硬隊伍
社區黨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支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的黨員隊伍。田俠把加強黨員隊伍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探索推行“黨員分類管理”模式,為在職黨員建立“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機制,引導其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創城期間,組織在職黨員成立“淮橡文明小隊”,開展雜物清理、小廣告鏟除等136次;成立“銀齡先鋒黨支部”,發動離退休老黨員力量組建“矛盾調解隊”,成功調解鄰里糾紛85起,化解家庭矛盾17件。通過微信黨員群、網格支部群等方式,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定期組織線上學習,確!半x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同時,利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邀請先進模范人物、離退休領導干部開展專題講座,組織黨員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讓黨員在沉浸式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
創新治理模式,構建共享格局
面對社區治理中的難、堵、痛點問題,田俠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創新,以黨建引領推動社區治理精細化、科學化。牽頭建立“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整合錦程幼兒園、新光集團、科鑒環境檢測公司等,聯合市委政研室、淮南一中、區法院、永盛航運集團4家單位開展共建活動,形成“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的治理合力。在創城期間,協調更新健身器材11件,增設乒乓球臺2個,讓新光花園小區煥然一新,惠及居民496戶。推行“網格黨建”工作模式,將社區劃分為6個網格并分別設立黨支部,選派黨員擔任樓棟長,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
抗擊風險挑戰,彰顯先鋒本色
困難面前有黨員,黨員面前無困難。2023年朝陽騎路菜市場治理改造,涉及商戶200余戶,時間緊、難度大。面對這一情況,田俠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廣泛宣傳、收集信息、做好引導勸導,經過百余日的奮戰,將曾經臟亂差的菜市場變成了朝陽文明巷,受到各界肯定。疫情防控期間,她組織“黨員突擊隊”,統籌物資調配、人員排查、核酸檢測,日均工作18小時。同時,積極協調愛心企業和人士捐贈防疫物資,為社區防控提供保障。2024年冬淮南突降暴雪,她帶頭沖在一線,鏟雪除冰、慰問孤寡老人,連續3天高強度工作,直到險情解除,用實際行動守護居民出行安全。
心系民生福祉,爭做貼心公仆
田俠始終把居民的需求放在心上,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溫暖民心。2022年,通達公寓因物業撤離陷入癱瘓。她帶領黨委班子連夜召開“紅色議事會”,發動黨員成立臨時物業小組,積極對接新的物業公司進行托管。3個月內,小區環境煥然一新,物業費收繳率從40%提升至92%。居民王大爺感慨:“黨員帶頭,我們心里就有了主心骨!”面對社區老齡化問題,她組織黨員志愿者成立“助老服務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餐、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等,已累計服務老人279人次,切實增強老人們的獲得感。為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她推動建設社區文化廣場、綜合功能室等文化設施,每年組織開展“鄰里節”“傳統文化節日”等文體活動,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記者 李東華 實習生 周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