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憑借深厚的產業基礎及對未來發展的精準定位,深耕產業集群建設“大文章”,為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源——
攀高育強,讓“產業森林”枝繁葉茂煥新生長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異軍突起之勢蓬勃發展,已集聚整車(專用車)企業4家、零部件企業320家、后市場企業133家,產業集群優勢風光旖旎。上半年,全市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9.6%,高于全省29.7個百分點;納入省統計監測體系的205家企業營收增長32.35%,增速居全省首位。
就在上個月,我市產業集群建設再傳捷報,大通區現代煤機及應急裝備智造產業集群成功獲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這是我市繼壽縣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及動力零部件產業集群之后,第二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標志著我市在推動集群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審視我市的產業版圖:“做大做強”,延伸煤電化氣產業鏈,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加速推進;“攀高育精”,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等七大新興產業加力發展;“向新向遠”,低碳能源、低空經濟、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加快布局。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未來產業“星火燎原”,淮南憑借深厚的產業基礎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精準定位,“多業并舉、群峰競秀”的“產業森林”煥新蛻變。
集群式發展步履堅定,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記者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獲悉,上半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2.9%,高于全省增速2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規上制造業增加值、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8.4%、51.1%,分別較上年同期提升4.1、7.7個百分點……
支撐起這串“數字密鑰”的,是在“陽光雨露”下、在“希望的田野”上,由一棵棵“企業小樹”成長起來的一片片“產業森林”,日漸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向強而為——繪制“產業圖譜”,延補“產業鏈條”
79秒!鳳臺縣電子智能制造產業園內,安徽坤泰車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一整條組裝生產線轟鳴運轉,隨著機械臂的精準投放,一個完整的混合動力變速箱便成功下線。
再看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在安徽利來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全國先進的鋼鋁板材異形落料生產線上,每天“出爐”的汽車輕量化材料及鋼鋁制零部件產品,源源供向蔚來、特斯拉、小鵬、理想等汽車一線主流品牌。
淮南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天時之機”“地利之便”。緊緊抓住時代風口,我市整合自身資源及優勢,精心繪制“產業圖譜”,然后“按圖索驥”強鏈補鏈,全力打造與合肥整車互補配套、錯位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產業圖譜”精準定位細分領域,規劃汽車產業四大承載區,實現差異化發展。壽縣聚焦整車、動力電池、電驅動系統及內外飾件;鳳臺縣重點發展電驅動、熱管理系統;淮南高新區布局專用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后市場服務;淮南經開區強化專用車、高端軸承、通用件等。
在“產業圖譜”助攻下,我市瞄準重點區域強化集群招商、鏈式招商,一個個優質企業紛至沓來。目前,全市擁有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457家,吸引落戶敏實、拓普、本特勒等6家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科博達、萬向錢潮、富奧等5家零部件全國百強企業,以及圣龍汽車、萬邦達等10家上市公司企業。
今日淮南,核心配套能力超強、細分領域領先、產業布局清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其勢已成,構建起整車制造、核心零部件、后市場服務“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條,集聚了蓬勃向上的強勁動能。
依據“產業圖譜”延補“產業鏈條”收獲頗豐。各招商專班聚焦產業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緊盯重點區域、重點企業,上門招商,支持鏈主企業配套招商,積極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來淮投資合作。青島云路、江蘇澤潤、蓄谷科技、晶瀾光電等一批產業鏈關聯項目落戶淮南。
上半年,全市引進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額271.04億元,增長9.2%,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新簽約項目229個,總投資324.44億元;新開工納統工業項目89個,總投資185.72億元。
向新而行——點燃“科創引擎”,構筑“核心動力”
科技打頭陣,是推動“產業森林”成長的原動力。
7月成功獲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我市現代煤機及應急裝備智造產業集群,已涌現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家。
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2024年12月18日,唐興科技自主研發的敞開式全斷面硬巖隧道掘進機“福水號”TBM成功下線!案K枴比L約220米,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廠區內,氣勢恢宏。它不僅代表了當前隧道掘進技術的頂尖水平,更打破了安徽省在高端隧道掘進裝備領域的技術空白。這一重大成果,讓“淮南制造”再次以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與潛力。
在關鍵處攻關。潤成科技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在傳輸數字化、增強抗電磁干擾能力、提升傳感器的防護等級等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實現突破,該產品彌補了國內在煤礦安全監控設備領域傳輸數字化水平較低的短板。
企業創新成果遍地開花。凱盛重工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平安開誠、文峰光電等企業在細分領域占據領先地位,比淮煤機、力科礦山等企業攜手安徽理工大學等高校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提升自主研發水平和高端產品占有率。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專注主業做細做精,才能厚積薄發。”各企業負責人高度認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唐興科技、文峰光電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示范帶動下,集群里祿弘新材料、賽力威機電、新同力智能、三意電力等7家企業榮膺2025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榜單。
與此同時,企業齊齊加速數智轉型,集群內中小企業上云比例達82.69%,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48.08%。
一株株“企業小樹”長成“參天大樹”,逐步匯聚成“產業森林”。目前集群已入駐煤機裝備制造企業52家,構建了從上游原材料加工、中游裝備制造到下游智能運維的完整產業鏈體系,2024年實現產值38.59億元,同比增長15.37%。
科技創新不僅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密碼,更是淮南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今年截至6月,我市已申報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73戶,總量達433戶,增速居全省第五位。這一成績的背后,是我市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
2024年以來,我市高位推動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和煤礦無人化開采數智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2024年評審立項淮南市“雙創之星”創業人才8名、創新團隊12家。來自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2名專家學者上榜第一批“科技副總”名單,服務全市27家新興產業企業。
點燃“科技引擎”,助企“提量升級”。未來,我市將依托優勢,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向優而進——打造“營商暖巢”,厚植“發展沃土”
“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獲悉公司有投資意向后,派出專班第一時間與公司對接,列出任務清單,辦理手續最多只跑一次!卑不绽麃碡撠熑死罴t告訴記者:“在申報環評時,由于不詳細了解產能,感到無所適從,公司幫扶人獲悉后,帶著公司工作人員到政務大廳進行接洽,按照任務清單進行提交,順利辦結;在進行驗收時,現場陪同檢測站人員進行檢測。園區為公司快速入駐提供了巨細無遺的幫助,讓我們非常感動。”
安徽利來快速落戶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是我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縮影。企業家、投資商紛紛選擇淮南、看好淮南,歸根結底是淮南這片熱土擁有孵化企業、鍛造產業、熔鑄生態的“三板斧”。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產業發展的“沃土”。深諳此道的淮南全力打造“營商暖巢”,提供“保姆式”的服務:從項目簽約、落地建設到投產運營,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厚植“發展沃土”,讓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企業急需擴大規模,請求政府予以保障用地問題”“公司正在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希望政府給予政策指導和培育幫扶”……在不定期召開的政企對接活動上,企業積極提出遇到的實際問題,我市相關單位現場辦公,逐一回應。
開誠布公的政企“面對面”直接升級到今年的“優化為企服務專項行動”:優化升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服務,確保各類政策快捷直達企業;健全領導干部包聯企業制度,完善企業訴求聽取、辦理、反饋工作機制,“一企一策”幫扶停產半停產企業,打造“一起益企”活動品牌……
“以前辦理企業遷移登記我們要遷入地和遷出地來回跑,現在只需在網上提交一次材料,不到一個小時就變更完成了,這個‘遷移一件事’功能非常方便!”據悉,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通過政務服務網“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端口,全程不見面順利將企業從潘集區遷入田家庵區。
為服務范圍做“加法”,為服務流程做“減法”。我市不斷提高辦事效率,保障企業專注自身發展。
企業家大講堂、政銀企對接會、工業品供需對接會活動輪番進行,上半年7場市級制造業政銀企對接會簽約金額3180萬元;6期企業家大講堂初步達成合作意向金額約6000萬元。
今年以來,已爭取到位制造強省、超長期國債等項目資金2.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9億元;兌現制造強市政策項目360個、資金3410萬元。
“全生命周期服務”為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增速高于全省8.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位,增速連續3個月居全省前三位。509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4.1%,投資額占全市項目投資的90%,拉動全市投資增長9.6個百分點。
面向未來,我市將持續推進產業鏈培育,促進產業鏈相互支撐、協同發展,實現傳統產業“進化”,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上新”,讓“產業森林”在煥新與迭代中,擴容生長,生生不息。
(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