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淮南市PM10降幅居全省第一,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完成目標進度位列全省第五,頗有“單騎”突出、“一馬當先”的氣魄。
人們不禁要問:它為什么能?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有三方面情況必須講清楚、弄明白。其一,大氣污染防治是市政府與省政府簽訂的全市綜合性考評指標,非環保部門的單項工作。其二,這項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打勝的“硬仗”,聲勢浩大的物料堆場整治、夏季秸稈禁燒以及燃煤鍋爐、工業煙塵、非煤礦山、建筑揚塵、道路運輸及混凝土攪拌站、機動車污染防治整治等都是這項系統工程上的一環。其三,這項工作具有強烈動態變化性,稍有懈怠,就會退后下滑,目前的成效非一勞永逸。
從功能來劃分,城市分為消費型、資源型兩種。淮南,無疑屬于后者。在淮南這樣的礦城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其難度超乎想象。但是,如此高難度的大氣污染防治,淮南市居然能夠躋身全省前列,它不是匪夷所思,它的呈現證明的只有一個道理,那就是事在人為!
事在人為,關鍵在“為”。不唯GDP,不是不要GDP。只有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廉潔發展“五個發展”共舉并推,才能在“雙輪驅動”的牽引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個目標”。這也是“1235”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義和根本要求。面對困難,需要積極作為;面對難題,需要敢作敢為。為,才能解決問題、攻下難題;為,才能推進發展、推動變化;為,也是實現爭先進位的“墊腳石”。
爭先進位,全市“一盤棋”。如果每個市直單位所牽頭負責的單項工作,都能在全省爭先進,那么,全市綜合性工作進入全省前列,只是順其自然之事。如果每個縣區都能在全市爭一流,那么就會支撐起全市在全省爭一流。因此,每個縣區、市直單位、各行業,關鍵是要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干好,干出實績,爭進前列。
回到上述討論的核心,一個問題不禁自然產生:全市還有哪些綜合性工作,其難度可以和大氣污染防治相提并論?如果其難度低于大氣污染防治,那為何丟掉了進入全省先進的機會呢?反過來講,我們能夠把大氣污染防治這項超難度工作爭進全省前列,還有什么工作干不好呢?全市大氣污染防治的“單騎”突出再次說明,任何一項工作只要我們傾力而為、用心去做,不僅能夠做好,而且能夠成為全省先進!——我們需要重拾往昔的自信!
在“前有標兵、后有追兵、左右有強兵”的競爭格局中,在“十二五”收官、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背景下,在打好遏制經濟下滑阻擊戰的陣地前,需要和期待著更多的“單騎”突破。當它以“一馬當先”的氣勢,引領著“萬馬奔騰”的矩陣,以勢不可擋的勇毅一往無前之時,目標的抵達一定指日可待。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