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創新載體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
“算好政治賬,志高方能致遠;算好經濟賬,勤耕方能富足;算好名譽賬,清廉方能揚名……”走進田家庵區龍泉街道南嶺社區,文化墻上的《算好清廉七筆賬》宣傳標語吸引人們的眼球,在這里每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廉政的清風撲面而來。
田家庵區龍泉街道南嶺社區、謝家集區立新街道新建社區、鳳臺縣城關鎮東城社區3個社區,被命名為安徽省“廉政文化進社區示范點”。
從一個畫面看幾項殊榮,背后是我市各級民政部門大力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活動的創新實踐。“社區既是每一個社會人包括黨員領導干部的棲息地和歸屬點,也是廉政文化的基礎陣地。”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工作中,市民政部門創新載體、豐富內涵,扎實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推動廉政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重在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市民政部門按照試點先行、要素統一、以獎代補、一線推進和跟進督導的思路,在每個縣、區選擇1個社區,按照“六有”(有工作隊伍、有工作制度、有宣傳教育陣地、有活動計劃方案、有宣傳教育活動、有明顯成效)標準,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示范點創建活動,并注重總結經驗加以推廣。同時,注重加強對廉政文化進社區創建活動的協調指導。市民政局成立了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工作的通知》和《淮南市民政局廉政文化進社區示范點建設評估細則》,做到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問效。采取工作推進會、現場辦公會等形式,組織廉政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全面推進廉政文化建設。
活動是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最有效的載體。各級民政部門把廉政文化活動納入社區各項文化活動之中,充分利用社區圖書室、黨員活動室、公開欄、宣傳欄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宣傳黨和政府有關廉政建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為民、務實、清廉”的先進典型,通過播放反腐倡廉影視作品、開展廉政主題演講、舉辦廉政圖片書畫展、開設系列廉政講座,讓居民群眾在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接受教育,強化廉政觀念。同時,把反腐倡廉各項規定充實完善到社區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會議制度中,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規范民主決策程序和制度,完善居務公開制度,切實保障社區居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促進社區決策程序和辦事過程的公開化、透明化,推動廉潔社區在“陽光”下健康發展。
深化廉政文化進社區,要注重延伸、拓展輻射面。各級民政部門將廉政文化進社區與和諧社區建設結合起來,通過挖掘和整合社區的各種資源,將社區廉政文化向駐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家庭等領域延伸,共同搭建社區廉政文化建設平臺。利用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為群眾服務的平臺,鼓勵單位和黨員干部向社區捐贈廉政文化方面的書籍,積極發揮在職黨員的表率作用,帶頭宣傳黨的廉政建設的方針政策,全面提升廉政文化建設水平。同時,建立廉政文化進社區激勵機制,對創建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的社區采取以獎代補的政策予以支持,每個社區補助1萬元,推動社區廉政文化硬件建設和宣傳活動開展。此外,針對基層社區創建工作不規范的問題,按照必須、可行、易操作的原則,為全市創建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的社區統一制發了創建資料盒、活動記錄簿、有關制度、示范點建設標準、宣傳資料模板等,形成規范、統一的有效形式,有力提升了社區廉政文化建設的規范化水平。
廉政清風撲面來,浸潤心靈細無聲。“社區無處不在的廉政文化,時時刻刻熏陶著大家,浸潤著人們的心靈,告誡大家要慎獨慎微、兩袖清風。”社區群眾深有感觸地說。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