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以提高教育矯正質量為中心,以規范管理工作為主線,以落實各項保障為重點,以服務管理創新為動力,不斷加強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監督管理、教育矯治、幫困扶助等,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成效。
組織建設實戰化。建立“3+1”“隊建制”模式,以市局社區矯正支隊為指揮平臺,以縣區社區矯正大隊為實戰平臺,以司法所為配合平臺,村居建立社區矯正聯絡員,形成了上下齊動員、社會共參與的社區矯正工作機制。
隊伍建設多元化。以“職業化、專業化、社會化”為目標,建立三支隊伍,即以司法行政人員為主體的刑罰執行隊伍,以公益性崗位為主體的專業化幫教隊伍和以社會幫教志愿者(包括村居社區矯正聯絡員)為主體的社會化幫教隊伍,分別承擔不同的工作職責。
監管工作規范化。加強社區矯正中心規范化建設,達標率100%。做好檔案臺賬的升級達標工作,建立“五統一”標準(統一封面、統一目錄、統一內容、統一格式、統一裝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半年一大查,季度一小查,節點隨機查等;將執法檢查貫穿于全年工作始終,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減少因工作疏漏造成失職、瀆職等發生。同時,分層級按時間召開監管安全分析會,使各種監管手段執法檢查形成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并推廣社區勞動服務“四定一確認”模式,使社區勞動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教育形式多樣化。豐富了“四結合”教育內容和形式,將社區矯正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開展“法治文藝”進社區矯正中心活動;與監所管理工作結合起來,開展“警示教育”活動;與黃絲帶幫教行動結合起來,開展“法律服務、法治宣傳、傳統文化、心理咨詢、義診服務”等系列活動;與節點教育結合起來,密集節點教育。
幫困扶助社會化。市社區矯正支隊在戒毒所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各縣區借助區域大型企業建立了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基地,并提高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幫扶效果,開展了就業、招聘、培訓“春風行動”活動。同時,協調解決特困服刑人員的低保問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開展了未成年服刑人員幫教活動,增強其重返社會的自信心和就業競爭力。
(通訊員 蘇莉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