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區真招實策開展精準扶貧
“鎮里實行產業幫扶,給我送來了‘扶貧羊’,一年賣羊能賺幾千塊錢,加上我自己的低保金、孩子的殘疾人補貼,現在我們家已經脫貧了,衷心感謝政府的扶貧好政策。”日前,記者一行來到謝家集區楊公鎮陳廟村采訪,村民陳祖祥告訴記者,“我家有三口人,我和老伴身體都不好,兒子精神殘疾,患病時要家人專門看護,以前家庭基本生活需求很難保障。在鎮里幫助下,我申報了危房改造、光伏發電和‘扶貧羊’等扶貧項目,如今我家的生活已經步入了正規。”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本著“讓援助對象滿意、從本質上脫貧”的理念,謝家集區積極推進特色農產品產業扶貧計劃,鼓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孫廟鄉王集、劉郢兩個村安排了17戶貧困家庭62人承包蔬菜大棚,由合作社統一安排蔬菜種植、對外銷售,并支付給每戶每月1800元的保底工資,年底承包戶還能從承包的大棚蔬菜銷售的總產值中提取2%的資金作為產業分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7戶貧困家庭順利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
“去年是脫貧攻堅的開局之年,我們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各項部署,按照‘年度戰役要打好’的總要求,堅持精準導向,強力推進實施,全面完成了537人脫貧、1個貧困村出列的年度減貧任務。”采訪中,謝家集區相關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說,“今年是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的關鍵一年,是精準扶貧脫貧的深化之年。在強化‘領導包鄉、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基礎上,我們區將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進村入戶,著力解決扶貧‘最后一公里’問題,努力通過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引進扶持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在加快發展村級電商,探索創新戶用光伏電站、村級光伏電站、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整體聯動推進的同時,我們還將強化貧困人口動態管理,運用數據管理平臺,提高脫貧攻堅信息管理水平,加強對人口的定向跟蹤,確保小康路上農村貧困人口一個不落。對未考上高中或大學的貧困家庭子女建檔立卡,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雨露計劃’全覆蓋,讓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代際傳遞。建立完善保險、救助等風險防控機制,加大特殊人群救助力度,防止因災因病因學返貧。圍繞‘能力培訓、孵化創業和帶動增收’目標,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培養一批創業成功、帶動有成效的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地區和家庭穩定脫貧。對已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我們將保持政策不變、幫扶措施不少、支持力度不減,脫貧不脫政策,堅決防止出現邊脫貧、邊返貧的現象發生,從根本上拔除‘窮根’。”
(記者 蘇強 通訊員 朱沛國 龐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