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系列評論之四
一場聲勢浩大、力度空前的“向垃圾宣戰、建美麗家園”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如風暴一樣在全市農村刮起。農村環境集中整治,重在秉持從嚴從實的態度和標準,重在抓落實、出成效,重在增強工作執行力,將各項部署落地。
必須加強領導、屬地負責。市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要負責全市組織、指導、協調工作,各縣區、經開區、高新區要切實擔起責任,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具體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強力推進實施。要充分發揮鄉鎮、街道以及村、社區等基層黨組織作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各相關部門要做好協調配合,抓好整治任務檢查指導。
必須壓實責任、緊抓快干。要認真落實市領導聯系點制度,市四大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個鄉鎮,與扶貧聯系點相一致。聯系領導要對所聯系的鄉鎮環境整治工作定期開展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各縣區、經開區、高新區領導班子成員要全面建立聯系點制度,主要負責同志要把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督查落實,親自研究解決問題。
必須抓好宣傳、營造氛圍。要制定宣傳方案,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實施步驟、具體要求,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通過各鎮村宣傳欄、文化墻、道路沿線懸掛橫幅等開展宣傳,普及衛生知識。充分利用農村有線廣播,開展環境整治政策宣傳。
必須常態督查、嚴格考核。市文明辦、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聯合開展督查,定期通報整治工作進度。要把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內容,對工作成效明顯的縣區和鄉鎮給予獎勵,對工作進展慢的進行通報批評、約談和問責。從4月份開始,每月檢查通報一次,全市10個縣區(經開區、高新區)綜合排名,扣除最后1名的市級補助資金,獎給第一名的縣區,每月照此,循環往復。
必須抓細抓常、立足長效。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不是“一錘子買賣”,要在三個月集中整治的同時,建立常態化的管理機制,實現全市所有鄉鎮、村莊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監管制度,真正實現常態化,避免進入整治、反彈,再整治、再反彈的“怪圈”。建立投入保障機制,今年市財政要調度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用于農村環境整治;從明年開始,市財政將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列入財政預算,每年投入5000萬元以上,各縣區也要做出相應安排。利用市場化運作,采取PPP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進村莊供排水、垃圾和污水處理、沼氣等公用設施的企業化運營管理。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