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天氣晴好,夾溝村第一書記、扶貧隊隊長沈亮又來到本村的光伏電站轉了轉,看著眼前一排排明晃晃的光伏板,似乎能感覺到那一點點的太陽能正在不斷向里面輸入,又一點點傳到電網,變成一度度的電流,那份喜悅讓他難以言表。
夾溝村位于潘集區夾溝鎮,是典型的貧困村。夾溝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鎮目前有4個貧困村,鎮里在這些貧困村共建設了4個60KW村級光伏電站,均于去年12月份建成并網發電。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近6萬度,預計可以為貧困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這些村級光伏電站收益將全部用于服務群眾,其中一部分專門用于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
“以前,夾溝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2016年,區里實施光伏扶貧項目,在我們村投資42萬元建設了60KW村級光伏電站,去年年底并網,現在已經發電14000度,預期年收益6萬元以上。僅這一項,我們村今年就能實現脫貧目標了。”沈亮說。
據了解,潘集區現有貧困村34個,有不少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為全面消除村級收入“空殼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如期實現脫貧目標,2016年,潘集區分別在這33個貧困村建設了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通過省市區三級財政,已累計投入資金1386萬元,目前已建設并成功并網發電村級光伏電站33所,2017年預計可發電185萬度,實現經濟收入180萬元,僅這一項,就可以讓33個貧困村村集體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一次輸血”向“長效造血”的轉變,開辟了一條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行得通、靠得住、能穩定、可持續”的新路徑。
(記者 柏松 通訊員 李銳 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