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實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
為理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解決城市管理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消除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今年以來,我市作為全省城管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之一,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進城市運行高效有序,推進了美好淮南建設。
近年來,我市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建設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城市健康運行的任務日益繁重,加強和改善城市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強力推動下,市城管局認真履行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牽頭責任單位職責,創新思路,統籌謀劃,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城市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確定改革總體目標:到2017年年底,實現市、縣政府城市管理領域的機構綜合設置;到2020年,城市管理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體系基本建立,標準體系基本完善,執法體制基本理順,機構和隊伍建設明顯加強,保障機制初步完善,服務便民高效,現代城市治理體系初步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全市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分為開展試點、統籌推進、鞏固提升三個階段實施。
我市結合工作實際,先后出臺了《關于在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中明確市縣(區)兩級城市管理執法體制的通知》、《淮南市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督察工作方案》、《關于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重心下移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任務清單》等配套文件,進一步加強政策指導,細化工作要求,督促各縣區及相關部門認真落實改革任務。
改革中,我市突出重點,凝心聚力抓好改革工作落實。抓頂層設計推行“大城管”。設置綜合機構,推進市、縣兩級政府城市管理領域大部門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城市管理執法等城市管理相關職能。推進綜合執法,2017年年底前,實現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行政處罰權集中行使。推行屬地管理,各縣區政府為轄區城市管理第一責任主體,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轄區城市管理各項任務。下移執法重心,向街道派駐城管執法機構,開展綜合執法工作。抓機制創新增強“內生力”。整合信息平臺,到2017年10月,已經建成市、縣兩級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推動形成統一的“12319”城市管理服務熱線。推進網格管理,將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納入網格化管理,實施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動員公眾參與,組織開展多形式、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社會組織、市場中介機構和公民法人參與城市治理。抓執法保障補齊“短弱項”。明確了執法人員配備比例標準,城市管理執法人員按不低于城市常住人口的萬分之五配備。明確縣區政府分管領導兼任轄區城管局第一局長,強化對縣區城管執法機構的指揮調度和監督管理。加大一線執法人員取證設備配備比例,一線執法人員執法記錄儀配備量基本達到2人1臺,對日常巡查、調查取證、案卷制作、文書送達等行政執法活動進行全過程記錄。深入推進城管執法隊伍“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分4批組織747名城管執法人員和協管員進行封閉式集訓,開展隊列訓練及法律法規培訓;組織黨員干部前往新四軍紀念林和市廉政教育基地,開展正反兩方面典型學習反思教育活動,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紀律嚴明、廉潔務實”的準軍事化城市管理執法隊伍。出臺城管執法人員七條禁令,嚴明工作紀律,城管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主動亮證,堅持文明用語和舉止規范。倡導“721”工作法,讓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使城管隊伍由“單一執法”向“管理服務”轉變觀念、變“執法者”向“服務者”角色延伸、由“硬性執法”向“情懷管理”模式轉變。推行網上審批,大幅縮減辦結時限,最快當天辦結。開展城管執法接待訪談活動,設立局長接待日、開展在線訪談等,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打造“親民城管”品牌,在全市主要道路、城市出入口等設置電子屏、大型廣告畫等224塊(條),大力宣傳“人民城管為人民”等新理念,著力培育城市共同治理文化。
目前,我市在改革中實施“建管分離”,破解了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強化“屬地為主”,破解了“管得著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著”的問題;推行“雙重管理”, 破解了“市里包攬過多、區里功能不全”的問題,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已初見成效,形成了淮南的特色和亮點。今年9月,省住建廳督察組對我市城管體制改革工作督察時,高度評價我市的做法,指出淮南市的城管執法體制改革推動有力,改革真改,成績可喜,經驗可鑒。
(記者 張鵬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