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鳳臺縣楊村鎮農家女朱葉在從廠家領來的塑料袋里發現了3.4萬元現金,她分文未動,苦等失主。后經廠家聯系,終于找到失主,將現金物歸原主。她成功當選2017年第三季度“淮南好人”。朱葉說,她希望社會上所有人都能有一顆誠實守信之心,讓拾金不昧成為每個人都會做的尋常事。
朱葉是楊村鎮韓湖村村民。因為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夫妻倆選擇在家鄉創業,走勤勞致富之路。為增加家庭收入,朱葉做起了來料加工工作,每天起早貪黑拿貨、加工、送貨。尚塘鄉有家玩具企業,主要是來料加工成品外銷。朱葉做的就是七彩燈加工裝配,這種燈生產出成品需多道工序,要很多人按各個環節工序依次組裝。廠里把每個生產環節分段包給不同人加工,一個人去廠里領料加工成半成品后再送到廠里,另一個人則從廠里領回這種半成品回去進行下一道工序。朱葉加工的七彩燈,上一道工序是尚塘鄉一對夫妻加工的。
今年3月,朱葉從廠家領到3大塑料袋半成品七彩燈零部件。在加工零部件時,朱葉發現袋里有一個疊得整齊的紙包,掏出來一看,竟是一包現金,外面用半透明白紙包著。她想,丟錢的人一定很著急,可自己貿然尋找失主又怕被冒領。于是,朱葉靜靜地等了兩天。第三天,廠里老板打電話問她拿加工部件時有沒有拾到幾萬元現金?朱葉當即說“拾到了”。感慨之余,加工廠老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失主。第二天一大早,失主夫妻倆騎著電瓶車帶著禮品便趕到朱葉家,拿到了3.4萬元現金。為表達感激之情,他們拿出4000元錢贈送給朱葉,被她婉言謝絕。“都鄉里鄉親的,我拾到了還給你們是應該的,這也是做人的本分,決不能要你們一分錢。”朱葉說。
自己拾金不昧之舉,朱葉沒有向別人說起,直到這對夫妻把她拾金不昧之舉傳播開來,鄉親們才知道。熟悉朱葉的人知道,她的高尚品質非一朝一夕形成。在韓湖村,受過朱葉幫助的鄉鄰很多。她和丈夫創辦了養牛場,從東北引進肉牛,每年出欄20多頭,年收入十多萬元。她毫無保留地向鄉親傳授養殖技術,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鄰居是一位八十多歲留守老人,一天老人突然高燒暈迷,被前去看望的朱葉及時發現。她急忙喊來丈夫,把老人送到醫院吊水,守護老人直到高燒退去。朱葉懂得用電常識,平時誰家電路出了問題,誰家電器有了毛病,她都有求必應,幫忙解決。
朱葉婆婆患氣管炎20多年,尤其秋冬,憋得喘不過氣來,朱葉數年如一日照顧,無微不至。朱葉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培養,她生活中以實際行動為孩子作榜樣。她經常教育子女要有愛心,拾到東西及時交給老師;兩個孩子在校常做好人好事,深受師生喜愛。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在韓湖村,大部分青壯年人都出門務工去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兒童。朱葉尊老愛幼,視老人為自己父母,把留守兒童當作自己孩子。多年來,朱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了一位農家女的高尚品德。
(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