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通區經濟發展亮點掃描
2017年,大通區經濟交出了一份提神振氣的成績單: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財政收入5.59億元,同比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同比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同比增長10%。大通經濟發展質量高、活力足,釋放滿滿正能量。
“穩”是主基調,經濟增速在提升
7%,這是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穩字當頭,是大通經濟運行的主基調。
速度穩,彰顯發展“質量第一”效應。全年一產完成增加值5.8億元,同比增長2.4%;二產完成增加值30.9億元,同比增長8%;三產完成增加值19.3億元,同比增長7.5%。
就業穩,“好飯碗”越端越牢。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7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0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6%。
錢包鼓,“獲得感”越來越強。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4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5元,同比增長9%,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贏”GDP增速。
“進”是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在轉變
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生產的電吉他、電貝司、尤克里里等各類品牌樂器年生產能力達到40萬支,樂器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淮南富華服飾有限公司實施“走出去”戰略,與李維斯、優衣庫、森馬等品牌合作,產品遠銷至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連續5年獲安徽省服裝類出口第一。
2017年,大通區在實施“工業強區”戰略中,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培育了國康體育、樂森黑馬、富華服飾等一批外向型企業。經濟發展方式在轉變,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這是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見效的一年。大通區深入推進“招商引資突破年”“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
全面推進“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先后簽約落地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安徽小胡鴨總部經濟及生產基地等項目3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3個,淮南追夢中加實驗學校、500兆瓦“漁光一體”光伏發電等一批項目正在洽談推進。預計,全年引進內資51.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11%;省外億元項目到位資金31.05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15%;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0萬美元。
全面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對40個重點項目實行動態管理、雙周調度、定期通報等制度,預計全年完成區屬固定資產投資70億元。22個省“861”項目推進有序,完成投資40.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1.8%。40個技改項目完成投入1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唐興機械等8個技改項目建成投產。
這是經濟結構日益優化的一年。大通區致力于調結構、促轉型,經濟質量不斷提升。
工業經濟轉型提質,預計全年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0億元,同比增長7%;完成區屬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同比增長15%;新增區屬規模以上企業4家。
農村經濟加快發展,預計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6.5億元,同比增長3.6%。農業產業化持續推進,新流轉土地830畝,新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7家,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4個。
第三產業加速集聚,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家、民營企業297家、個體工商戶486家。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預計實現進出口總額524.5萬美元,同比增長23%。
這是企業效益穩步提升的一年。大通區加快商事制度改革,為企業減負、助力企業發展。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家是對市場冷暖最敏感、對經濟最有發言權的群體之一。
增強企業信心: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企業、個體工商戶相關信息“一次采集、一檔管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基本建成,為企業減負。
翻開企業賬本:安徽國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網球等產品,產品出口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2017年出口創匯1000多萬元。
“新”是主旋律,新舊動能在轉換
2017年,總投資16億元的國家電投淮南窯河漁場“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部分并網發電,開啟了水下養殖、水上發電的雙贏模式。該項目規劃建設容量200兆瓦,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平均發電量為19200萬KWh,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76萬噸。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奮進新時代的大通區,經濟新動能在培育。
特色工業在做強,成功引進昆山(淮南)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致遠年產5萬噸鋼結構等項目,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達到84%。37家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完成產值20億元,同比增長8.5%,占工業總產值1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9億元,同比增長18%。
商貿物流產業在做大,重點培育了保康藥業、新欣醫藥、國藥控股、三和世紀等一批規模較大的醫藥物流企業,每年總營業額達15億元以上,醫藥物流產業實現集聚發展,打造了東部醫藥物流基地。淮南快遞物流產業園初具規模,電商倉儲配送中心開工建設。
綠色農業在做精。實施孔店鄉5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和洛河灣灘涂地開發項目,全年實現糧食總產10.1萬噸。肉類、水產品、林果等產量穩中有升,草莓、蔬菜、食用菌等經濟作物發展良好。
旅游產業在培育,推動景區景點升級,啟動上窯森林公園淮南新四軍紀念林景區廣場項目建設、“萬人坑”教育館場館提升工程,申報省級紅色旅游景區。
新業態蓬勃發展,新產業快速成長。2018年,大通區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實施工業強區、生態立區、商旅興區、城鄉一體化四大戰略,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商貿物流基地、綠色農產品基地、宜居宜業宜游基地,奮力開創“產城一體、青山綠水”新大通建設新境界。
(記者 朱慶磊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