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新城區通淝小區西側的一塊空地,在綠化改造過程中多次遭到人為踩踏,多處草皮被破壞。縣住建部門通過修建籬笆墻、鋪設石板路的方式引導市民出行。五個月后,籬笆拆除,草木綠意盎然,石板路曲徑通幽,人與景和諧共處,市民已經養成了文明的好習慣。
全國文明城市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是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最高體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升城市的內涵和氣質,關鍵在于提升市民的整體素質。在“創城”過程中,著力解決一些市民存在自我意識強、公共意識差;經濟意識強、環保意識差的問題,形成對文明行為認知和自覺的潛意識,需要科學的引導。
自覺排隊是基本規范,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這些也是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標。經常乘坐公交車的市民可能知道,在我市的部分公交起點站,車門打開的那一刻,不管老人還是年輕人,一擁而上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城市形象。此時,引導乘客有序排隊,讓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優先上車,想必都能夠理解。除此之外,還有占道經營、不遵守交通規則、隨地亂扔垃圾等常見的公共場所不文明現象,都可以通過更合理的方式為文明養成創造條件、營造情景,引導市民在濃厚的“創城”氛圍中遵守約定的行為準則,直到成為自覺。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充分發揮“好人”、“模范”的引領、示范效應。鳳臺縣張巷小學李元芳老師的事跡一經披露,迅速引起廣泛發酵,她樂觀陽光的性格和真誠無私的教育感染了教師們,感動了大眾。“好人”和“模范”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洗滌心靈、凈化思想,是催人向善、奮進的強大力量。要挖掘身邊的典型和榜樣,帶動更多的個體,讓文明擴散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同時,對于不文明行為也要加強監管,該曝光的曝光,該懲戒的懲戒,在褒與貶中引導市民的價值取向選擇。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還要善于借助微博、微信等通訊工具,向市民及時傳達“創城”信息,分享“創城”故事,讓文明的正能量通過每個人的指尖傳播得更遠。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的一言一行折射著城市的精神和品位。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標志著我市迎來了“創城”的歷史新起點。要把培養文明氛圍和文明環境作為重要抓手,科學引導市民行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創城”隊伍中來。讓市民從遵守規范到養成文明習慣,從養成文明習慣到形成道德認知和文明自律,“創城”也必定碩果累累。
(全封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