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壽縣經濟的迅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垃圾的產量與日俱增,居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對農村清掃保潔和收集運輸提出了新的挑戰。為適應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改善環境衛生狀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改善居民居住環境,集中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刻不容緩。”壽縣縣委、縣政府把壽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當做創建安徽省文明縣工作的重中之重。
村里來了環衛工人和大型垃圾車
村里像城區一樣有了環衛工人和大型垃圾車,這事聽起來著實新鮮,不僅如此,環衛作業模式也與城區里一樣,這讓窯口鎮賈廟村的環境大有改觀。
“可大變樣了,以前家里倒垃圾都是往院子外邊的空地上一扔就完事,尤其是村口那片空地上,垃圾堆得小山似的。今年3月份,環衛工人開著大車到村里清理垃圾,村民之間開玩笑說這把古董垃圾都清理走了。之前只在城區有的干掃車、垃圾壓縮車,現在我們差不多天天見。”說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程帶給村子的變化時,村民胡慶祝頗有感慨。
村委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以前村里都是成年垃圾,外頭都是人們堆的柴草,現在路也修好了,村里環境也好了,還有環衛工人每天打掃,環境一好人們心情也好。”
今年3月份,來自深圳中六投公司中標壽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項目。3月15日開始進場鄉鎮,3月26日全縣25個鄉鎮全部進場到位。其中2872名環衛工人,3噸垃圾收集車37輛,3噸后裝垃圾壓縮車37輛,8噸運輸車11輛,8噸后裝垃圾壓縮車4輛,吸污車5輛,掃路車31輛,灑水車31輛,搶修車6輛,監察車6輛,投入到全縣農村環保事業中,不落一村、不漏一戶。
保潔監督網格化,貧困戶成了保潔員
在安豐鎮谷貝村,記者見到了中六投公司安豐項目相關負責人,他介紹說:“咱們農村環保工作和城區是一樣的,垃圾日產日清,清理后在垃圾處理廠統一壓縮,運到垃圾發電廠。以谷貝村為例,一共安排了20多名保潔員定點保潔,還有一個組長巡回督查。縣督查片,片督查鎮、鎮督查村、村督查組,網格化管理。每一條道路、每一片水面都有專人負責,不留盲區。”
“鄉鎮建立專門的管理和考評隊伍,隊伍的運轉機制要建立起來并制度化,對項目公司作業質量進行管理和考評,鄉鎮的考評分值占總分值的40%。”壽縣城管局負責人介紹,普掃有沒有按時完成,機械有沒有到崗作業,保潔人員是不是到位,作業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垃圾有沒有及時清理,河塘漂浮垃圾是否打撈都屬于考評內容。一年365天,一天最少12小時,鄉鎮和村的監督考評換來的是全縣農村的干凈整潔。
“早上五時許就有清潔工幫忙打掃房前屋后,環境不比城里差。”谷貝村村民王興寬覺得,環境變好了,左鄰右舍也不會把垃圾亂丟亂放,文明程度也提高了。
“一方面是政府購買服務為居民帶來清潔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通過宣傳、干部挨家挨戶告知,黨員干部帶頭上街做清潔衛生工作,農民自身的環保意識有所增強。”隱賢鎮宣傳委員稱在隱賢鎮垃圾中轉站里,竟然沒找到一片垃圾。垃圾日產日清,早上九時就把收集來的垃圾壓縮運到位于窯口鎮的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變廢為寶。
在隱賢鎮隱賢街道,記者遇到了正在打掃衛生的保潔員呂店生。他是貧困戶,身邊只有一個女兒。中六投公司進駐后,最大限度地把貧困戶作為保潔人員的第一招聘目標。老呂告訴記者,現在他負責街道的衛生保潔,每月最低能拿到900元的工資,如果完成得好,工資能突破千元。單這一份穩定收入,老呂家就可以實現脫貧。
壽縣像呂店生這樣的貧困戶占了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保潔人員的60%以上,張李鄉南場村的保潔員全部來自貧困戶,占了100%。貧困戶成了保潔員,用自己的雙手讓村子變了樣,幸福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記者 周瑩瑩 通訊員 熊文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