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營商環境優化年”,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淮南加快追趕超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價格是利益調節的重要經濟杠桿,市物價局應找準定位,立足職能,在“實”上做文章,全力推進我市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清費減負,把降本增效落到實處。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著力打造成本洼地。2017年以來,市物價局積極順應供給側改革的要求,打出清費減負“組合拳”,全年為實體經濟企業降本減負近2億元。優化完善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去年4次動態調整《市級涉企收費清單》,精簡收費項目,目前涉企收費項目較首次公布減少67項,降幅達到43.43%,實現了“涉企收費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收費”的目標。在市級涉企收費清單的基礎上,編制公布“銀行貸款環節”、“涉企工程建設項目”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事項”3個涉企收費子清單,構建成“項目法定、權責一致、公開透明”的“1+3”收費清單體系。及時落實國家和省涉企收費減免政策,先后取消和停征環境監測服務費等21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制定免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16種收費減免優惠政策。積極推進大用戶直供電交易和天然氣非居民大用戶優惠政策,對180家禽類養殖企業在特定時間執行貧困縣農排電價政策。對27家行政機關及其下屬單位和部分商業銀行、中介服務開展專項收費檢查,查處違法所得1.18億元,嚴厲打擊了違規涉企收費行為。2018年,市物價局將全力推進我市省級以上開發區工業項目行政事業性“零收費”政策,深化工程建設項目經營服務性收費監管,不斷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尊重市場,把公平競爭落到實處。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著力建設良好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2017年以來,市物價局堅持“簡政放權、應放盡放”,最大限度地放權給市場和企業。先后放開了汽車客運票價、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裝飾裝修垃圾清運收費等具備市場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市物價局穩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實施。牽頭組織開展了全市涉及“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經營行為規范、資質標準”等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清理和增量政策審查。目前完成了我市建國以來以市委、市委辦公室和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出臺的所有涉及公平競爭的文件清理工作,對涉嫌違反公平競爭審查標準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修改或廢止建議,有效糾正了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2017年7月以來,對以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出臺的涉及公平競爭的50余件增量政策進行了審查,從源頭上保證了我市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2018年,市物價局按照《淮南市清理現行排除限制競爭政策措施實施方案》的要求,會同相關部門督促全市各部門、各縣區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消除市場壁壘,保護、鼓勵和支持外來企業及其他經濟實體自由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加強市場價格監管體系建設,堅持事前預防與事后查處相結合,對商貿流通、電信、金融、旅游等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開展價格專項整治行動,大力規范互聯網等新業態市場價格秩序,加大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處罰力度,為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親商助企,把價格服務落到實處。優化營商環境,必須著力為企業排憂解難,使“企業有所呼,政府有所應”。市物價局不斷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做到標準化審批和“網上全流程”辦理,提高了辦事效能和公開透明度。開展“價格公共服務進企業”活動,讓企業最廣泛地享有價費知情權和參與權。建立聯系企業制度,定期走訪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價格指導和價格矛盾化解等精準服務。根據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提出的用能需求,制定了天然氣大用戶價格優惠政策,為安徽發強玻璃有限公司減負520余萬元;幫助高新區“淮南谷”等兩家高新企業向省物價局申報暫緩執行峰谷電價的請示;幫助安徽益益乳業等企業落實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年為企業減少用能成本3400萬元,讓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良好的營商環境就像盛開的花朵,就如清新的空氣,不僅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更是一個地方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下一步,市物價局將全面增強優化營商環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更堅定的態度、更有力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更高昂的斗志,凝心聚力、奮勇爭先,努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好的企業、更多的投資,在淮南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葉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