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工商部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工作大局,立足工商職能,運用商標戰略,打好“農”字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商標富農,品牌戰略助力行蓄洪區群眾精準扶貧。市工商局立足崗位職責,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通過制定工作方案,深入行蓄洪區宣傳指導,幫助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現全市六個行蓄洪區內已有省級以上品牌企業18家,市級以上品牌企業24家,通過品牌帶動及輻射引領作用,助力行蓄洪區群眾精準扶貧。
地標助農,地理標志商標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為切實保護地方農產品經營者合法權益,市工商局充分挖掘“潘集酥瓜”的經濟社會效益,與潘集區聯合開展了“潘集酥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工作,于今年2月份取得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證書。目前,潘集酥瓜種植面積達1.5萬畝,酥瓜生產合作社、企業共26家,種植戶3000戶左右,從事酥瓜生產人員近2萬人,產值2.2億元,瓜農戶均增收1.5萬元,形成了酥瓜專業村、專業鎮。
電商幫農,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市工商局積極探索“互聯網+商標品牌”的新路子,積極引導農產品特別是“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商標注冊。挖掘、整理地方特色產品,積極引導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有效運用。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電商及農產品、農村工業品、農業生產資料、民間工藝品、鄉村旅游產品等創商標品牌,打造一批知名網銷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品種、品質、品相,發展規模經濟、集群經濟、品牌經濟,不斷做大做強,形成農村產品品牌成長良性機制,發揮商標富農的作用,推進農業品牌化,助力電商精準扶貧,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村產品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目前,我市共有185個電商主體,擁有農村電商商標22個。2017年,累計實現網上銷售額超2億元。
(記者 柏松 通訊員 施申紅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