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壽縣牢固樹立發展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加快構建“南工北旅生態縣”的重要抓手,大力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在園區建設、體制創新、企業幫扶和公平正義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打造提升充滿活力的經濟生態,確保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壽縣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著力打造承接平臺。園區既是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優化發展環境的晴雨表。近年來,壽縣主動融入合肥都市圈,舉全縣之力,重點打造新橋國際產業園和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堅持把新橋板塊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改革先試先行區,按照“充分授權、見章蓋章、見文行文、封閉運行”的運作模式,獨立行使縣級經濟管理職能,實現所有審批事項不出園區;對工業項目用地、規劃審核全部由園區負責,按照園區審核意見,即時辦結,推進服務流程再造,打造了經濟發展的新高地。通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新橋國際產業園完成投資300億元、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區完成投資100億元,24平方公里路網框架已經形成,先后有200余家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入駐園區投產達效,集聚人口近20萬,2017年底新橋國際產業園已在全省162家園區中躋身36位,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著力推動改革創新。近年來,壽縣始終以體制機制的大創新,推動營商環境的大優化。抓住全國28個、全省唯一“多規合一”試點縣機遇,試行“多規合一”基本建設項目聯合審批,實現“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信息共享、并聯審批、統一送達”目標,項目審批時間從平均6個月縮短到40天,20個審批服務事項實行并聯審批。2017年以來,共辦理審批事項1330件,推進了項目審批大提速。大力推進權力、責任、涉企收費、公共服務、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暨“五單”建設,實現常態化;持續簡政放權,取消審批事項20項。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和“不見面審批”服務,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年辦理審批服務事項145萬件。大力推行涉企收費報告制和處罰預告制,規范部門自由裁量權,強化對部門收費的資金監管,去年以來,共報告涉企收費1.1億元,涉企處罰預告221萬元,經審核依法減輕處罰47.6萬元,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著力強化企業幫扶。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主體,也是檢驗發展環境的風向標和試金石。近年來,壽縣圍繞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扶持企業發展壯大,振興實體經濟。實行縣領導精準聯系幫扶企業制度,成立融資、兩化融合、科技創新等專業幫扶團隊和重點幫扶工作隊,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工程,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制約瓶頸,2017年以來,為企業幫辦解決問題550項、解決用工6500余人,經驗做法在安徽衛視播出,社會反響良好。
著力維護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是一個地方投資環境重要的吸引力之一。近年來,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我們先后健全完善規委會、土委會和招投標管理等一系列機制,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維護市場公平正義,有效提升了市場主體的滿意度和獲得感,2017年以來,全縣新登記市場主體7845戶、新增注冊資本32.5億元,分別增長33%和42.8%。深入推進“平安壽縣”建設,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最大限度將警力壓向街面,2017年以來,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32%,成為全市投資最安全、創業最安定的縣區之一。持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大對各類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大力整治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周邊環境,對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強行承包工程、敲詐勒索、無理取鬧等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一律從嚴從快從重查處。持續改進作風,組建縣目標辦,集效能督查和目標考評于一體,加強機關效能的督促檢查,嚴肅查處破壞環境的人和事。(壽縣縣委書記 從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