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實施不動產登記兩周年回眸
自2016年6月29日我市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以來,不動產登記部門積極響應群眾和企業需求,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優化便民服務措施,嚴格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時辦結制”。通過對不動產登記流程和時限的多次精簡壓縮,不動產登記除即辦即結業務外,其他業務全部壓縮至4個工作日辦結,徹底改變群眾排長隊現象,市不動產登記局連續2年被評為淮南市“政務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市長熱線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實現了“服務效率、群眾滿意率”雙提升,在全省走在前列。
群眾到窗口辦理登記,最需要的就是方便、快捷、高效。為滿足辦事群眾需要,中心窗口堅持深挖潛能、效率至上。首先是優化流程,縮短整體時限85%以上。針對群眾關切的“法定登記時限長、前置辦理環節較多”等問題,中心將不動產登記法定的30個工作日辦理時限進行全面縮減,其中轉移(商品房)、變更、預告、更正及商品房按揭抵押等7個事項從法定的30個工作日縮短為4個工作日,產權、抵押權注銷登記和不動產信息查詢實現當日受理、當日辦結。其次是化繁為簡,精簡業務程序環節。在保障法定程序要求的基礎上,減少權籍調查環節,壓縮權籍調查工作時間;把“房產分戶圖”和“土地宗地圖”兩圖合一,直接在證書上打印,改變了多年來宗地圖和房產分戶圖貼圖的模式,有效提高了繕證工作效率。再次是加大培訓和內部加壓力度,實現受理能力翻番。要求窗口受理人員上午提前到崗,推遲下班時間,全員滿負荷運轉,登記業務受理量大幅提升。
2016年7月28日,市民陸先生來到登記窗口,言語間十分焦急。原來陸先生購買了一套二手房,辦證后需抵押貸款用于企業資金周轉。得知陸先生的情況,中心急群眾所急,較短時間內完成了申請、受理、審批、登簿、繕證等程序。當中心工作人員將《不動產權證書》發到陸先生手中,陸先生連稱“沒想到”。2016年8月3日上午,陸先生特地來到不動產登記中心窗口,送來一面寫著“熱情服務、高效便捷”的錦旗,這也是中心運轉后收到的群眾自發贈送的首面錦旗。
為了讓每一位走進登記中心窗口的辦事群眾順利辦證、盡快辦證并感受到高質量的服務,咨詢發號窗口人員每日提前1個小時到崗,實行早預審、早發號服務,減少群眾等候時間;值班副主任在窗口輪崗掛牌巡檢巡查、疏導辦事人流、現場排查問題,提前化解矛盾;對身體殘疾、70歲以上老人、孕婦等特殊群體,開設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對需當天乘車乘機趕往外地的群眾,在核實情況后,也納入“綠色通道”服務對象;對于行動不便,確有困難的弱勢群體,材料先行預審后,實行上門服務;延長窗口服務時間,中午、下午下班時間,只要還有群眾需要辦理業務,就堅持為群眾服務,讓群眾滿意而歸。開通短信平臺,在完成不動產登記審核、繕證工作后,以系統發送短信的形式通知市民領證,讓群眾少跑路。
“中梗阻”原指系統的中間阻塞。不動產登記工作全面啟動后,原來分散登記遺留的歷史問題逐步顯現,群眾意見頗多。對此,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堅持對上請示、部門會商、溝通民意“三步工作法”,針對歷史問題集體協商,個別問題一事一議,特殊情況特事特辦,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得以化解。中心安排專人負責,積極協調市經信委,主動與市規劃、建委、消防、環保等部門對接,建立專項綠色通道,設置“中小微企業歷史遺留問題辦證窗口”,對滿足登記條件的企業特事特辦,集中解決了全市276家中小型企業土地房產未登記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
田家庵區杏林小區由于年代較久,按現有程序辦理產權證十分困難。以幾位老人為代表的小區住戶為辦證奔波了10年,多次上訪都未能解決。獲知情況后,市不動產中心主動和杏林小區開發商聯系,了解情況,經過權籍調查和現場走訪,在落實了不動產登記相關政策依據后,特事特辦,為小區住戶辦理了《不動產權證》。當小區里幾位老人領到產權證時,一個勁地說:“想不到10年來辦不下來的房產證,今天不但辦下來了,而且還是有房有地的《不動產權證》。”
截至今年6月20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共受理登記業務177826件,制、發《不動產權證書》82008本、《不動產登記證明》58531本,受理不動產登記查詢166326余次,免費開具各類不動產查詢證明141789余份,開通綠色通道2371次,上門服務532次,共收到錦旗16面,表揚信190余封。
(記者 張鵬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