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藥以安為先。民生連著民心,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去年8月,我市再次吹響了創建省級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的號角,劍指頑疾:食藥安全整治重拳出擊,嚴懲犯罪;全社會攜手“共治”,筑牢防線……
這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項關系到全市人民“進口”安全的工程。為此,市委、市政府把這項工程作為“城市名片”之一嚴抓實干,全市上下形成了對食品藥品安全“高看一眼、嚴抓一分”的共識。
全面落實“四個最嚴”,嚴格按照“四有兩責”要求,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我市建立了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有力保障了公眾食品藥品安全,基本實現了“食品藥品安全狀況良好、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落實到位、群眾認可社會滿意”的創建目標。2017年,我市在省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目標責任考核中評定為A級等次。
體制機制不斷深化
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建設放在“龍頭”位置,統籌謀劃,狠抓落實,健全體系,夯實責任。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出臺《淮南市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層層落實工作責任,推動各區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協作,切實形成工作合力。
將食品安全工作經費、抽檢經費和創建工作經費納入市、區政府財政預算。調整充實食品監管力量,優化監管裝備和監管資源配置,為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食藥市場有效規范
我市堅持標本兼治,行政監管和技術監管“雙輪驅動”,日常規范和專項治理“雙管齊下”,注重食品藥品監管實效,落實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全程監管措施,確保食品藥品安全。
先后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畜禽水產品、年夜飯、春秋季學校食堂、高速公路服務區、網絡訂餐、保健食品、藥品零售企業和個體診所等40余次全市性專項整治和專項檢查,突出十九大、兩節兩會、中高考等重點時段的食品藥品市場整治。開展食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提升活動,開展省級規范化食品批發(集貿)市場創建,指導監督6家參與創建的食品批發(集貿)市場落實法定責任義務。加快推進明廚亮灶建設,出臺《淮南市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建設規范指引》,截至目前,全市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完成率50%以上,實施營養餐學校食堂完成率100%。出臺《淮南市小餐飲食品安全質量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規范我市小餐飲服務環節經營行為,引導餐飲行業健康發展。
積極推進覆蓋7個縣區的食品安全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在已建成的37個食品檢驗(快速檢測)室項目基礎上,提前完成2018年度26個食品檢驗(快速檢測)室項目的建設任務。開展食品藥品全環節全覆蓋監督抽檢,共完成食品抽檢2760批次,藥械化妝品抽檢1479批次,未發現集中、突出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
社會共治風生水起
我市充分發揮監管主體、市場主體、消費主體等方面的作用,著力構建政府監管、社會協同、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格局。
按照“零容忍、出重拳”的工作原則,嚴厲懲處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凈化食品藥品生產經營環境。2017年,全市共立案查處“四品一械”一般程序案件643件;全市公安系統共偵辦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案件7起。鼓勵廣大群眾舉報食品安全違法違規現象,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兩年來“12331”共受理投訴舉報658件,規定時限辦結率100%。
在宣傳上,全面拓展“四員”網絡,在六區兩縣各鄉鎮共設立食品藥品安全“四員”2145人。在全市已完成10家宣教培訓基地建設,計劃2018年新建20家,全面打造“食品藥品宣教培訓基地群”。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公益宣傳,與市文明辦、市城管等部門加強協調協作,積極構建食品藥品“大宣傳”格局,設置戶外廣告宣傳牌300余幅,食品藥品安全科普宣傳站23個,公交站臺展牌15塊,風景區展牌28塊,張貼食品藥品宣傳海報3000余份,懸掛各類宣傳條幅2000余條。特別是今年以來,發動近2萬戶食品藥品經營單位,充分利用其電子顯示屏和宣傳欄,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既教育了經營者自身,也營造了濃厚的社會輿論氛圍,進一步提高群眾知曉度和滿意度。
(記者 賈靜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