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平安建設工作綜述
1207個視頻探頭實現24小時監控,使群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主城區安裝遠視距巡查系統,實現精準識別,讓犯罪嫌疑人無處可逃;實行愛心幫教,特殊人群得到關愛,社區環境更加和諧……
平安是百姓之福、發展之基,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準。今年以來,潘集區緊緊盯住人民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這一核心目標,以服務全區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主線,以平安潘集建設為載體,著眼夯實基層基礎,全面加強社會治理,服務改革發展大局,努力追求群眾滿意效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需求+導向 增進群眾歸屬感
建設平安潘集,既是百姓之福,也是為政之責。潘集區將工作重心瞄準一線,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明確了重點任務,夯實基層基礎。
潘集區投資120萬元,建成區綜治中心,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指揮中心與公安治安監控數據實現全面聯接,實現了對轄區公共安全的實時監控、分析研判。全區標準化綜治中心達到100%,司法、人社、信訪、綜治等部門人員統一辦公,建立了全區統一受理群眾訴求和調處信訪矛盾糾紛的工作平臺,構建了大綜治大調解工作格局。
全區1207個平安城市視頻監控點位,在打擊犯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鄉鎮(街道)新增安裝11個村視頻監控系統,全區視頻監控建設覆蓋面達90%,一個個“天眼”織就了一張疏而不漏的“天網”,被潘集群眾形象比喻成“24小時不眨眼警察”,切實為轄區居民的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潘集區公安部門引入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警務平臺、移動終端、電臺電話等科學布控一線警力,實行警車巡邏、徒步巡邏、視頻巡邏、巡監對接的勤務模式,構建起巡防新體系,不斷提高見警率和群眾安全感,最大限度擠壓犯罪分子的活動空間。
嚴打+整治 增強群眾安全感
潘集區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犯罪問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大力開展“亮劍二號”專項行動、“守護平安”系列專項行動,采取多種有力措施向違法犯罪分子發起凌厲攻勢。
嚴打涉黑涉惡不停歇。重點梳理分析研判近年來區刑事、治安、“村霸”、職務犯罪、非法采砂等案件線索,深入排查涉黑涉惡線索,抓獲一批涉黑涉惡案件犯罪嫌疑人,有力震懾了犯罪。
嚴查侵財犯罪不手軟。既關注小案,又緊盯大案,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入室盜竊以及盜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電信詐騙等侵財性案件作為重點攻堅對象,先后破獲多起系列性侵財案件。
嚴肅黃賭毒娼不留隙。圍繞“黃賭毒娼”整治重點,緊盯出租屋、賓館、發廊、娛樂場所等區域,反復查、全面查,確保“黃賭毒娼”等群眾深惡痛絕的社會丑惡現象滋生蔓延,死灰復燃。
嚴抓緝捕追逃不放松。全面清理逃犯底數,健全檔案信息,實行上網“天網”追捕與布控“地網”抓捕相結合,全力抓捕在逃人員,及時消除社會隱患。
今年以來,潘集主城區接處警與去年同比下降26%,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42%,治安案件下降8%。
服務+調解 群眾幸福感增加
近日,82歲老人王建英了卻了一樁心事:經過潘集法院“湯貫方”工作室的調解,老人終于追回30多萬元的借款。
在潘集,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調解室,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調解員。潘集區通過溫暖接待、溫馨調解、溫情服務,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194個人民調解委員會、600名人民調解員形成了縱橫交錯、覆蓋面廣、滲透力強的組織網絡。
潘集區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常態化排查發現機制,潘集區法院建立了“湯貫方”工作室,設立了勞動模范、家事、勞動爭議、土地糾紛、交通事故等五個專業調解委員會,建立了金融糾紛訴調對接中心,為本地經濟發展做好保駕護航工作。
潘集區司法局統一印制調解文書和工作臺賬,統一刻制調解公章,統一制作調解制度,統一規范調解流程,全面打造標準化調委會,全區調委會基本實現“六統一”標準。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站)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力度,并充分發揮調解作用,盡量把矛盾糾紛消化處理在基層。
截至目前,全區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451件,其中警民聯調920件,訴前調解1377件,醫患糾紛調處2件,交通事故調處152件,各類調解成功率達100%。
平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平安創建永無止境。潘集區一手抓保安全、護穩定,一手抓打基礎、謀長遠,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記者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