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力量,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是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統一決策部署,市政府金融辦緊密結合自身職能,積極推動金融領域為形成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做出更大貢獻。
一、聚焦有效信貸投放擴大,提高企業融資便利性
修訂完善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調動金融機構增加有效信貸投放積極性。堅持金融運行調度通報考核機制,動態性協調解決制約信貸投放因素。以“小型化、多場次、點對點”為重點加強政銀企對接,搭建針對性強、靈活性高的政銀企合作平臺。主動深入金融機構、企業開展現場調研,提升金融“四送一服”成效。持續推動信貸投放結構優化,防止出現金融脫實向虛。督促金融機構清理規范企業融資中間環節費用,降低企業信貸成本費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拓展貸款抵(質)押物范圍,提升信貸審批效率。
二、聚焦直接融資規模增加,擴寬企業融資渠道
加大企業直接融資知識宣傳、培訓力度,及時兌現企業上市(掛牌)獎補政策,啟發、培育企業直接融資意識。動態性充實完善企業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抓好重點后備企業培育工作,形成合理有序上市(掛牌)梯隊。充分發揮企業上市(掛牌)綠色服務通道功能,及時協調解決企業上市(掛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掃清企業上市(掛牌)外部障礙。增強縣區、部門抓企業直接融資工作的壓力與動力,加強與證券經營機構的溝通協調,形成推動企業上市(掛牌)合力。加快市級股權基金體系建設,積極對接省級股權投資基金,大力引進各類私募投資基金,發揮市場在推動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作用。
三、聚焦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定期組織開展金融創新考核評選,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適應各類經濟主體不同金融服務需求。大力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及各類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形成合理有序的金融競爭業態。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立”“降”,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加強重點領域改革金融支持。引導新設立及改制后的國有及國有控股融資擔保機構盡快加入新型政銀擔體系,推動“稅融通”、“4321”新型政銀擔及“續貸過橋”業務提質擴量,加速推進服務實體經濟創新型業務發展。全面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推動證券機構拓展投行業務,支持保險公司完善風險保障功能。
四、聚焦金融生態改善,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完善信用基礎設施,推動信貸信息共享與應用,支持信用服務機構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建設,整合地方金融監管職能,強化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監管隊伍和能力建設。健全地方金融監管議事協調機制,提高金融風險防范能力、處置效率,落實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責任。嚴厲打擊亂辦金融、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有效防控互聯網金融風險,做好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善后工作。圍繞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切實履行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打擊非法集資領導小組辦公室、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總之,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指導和督促在淮金融機構認真做好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與在淮金融監管部門、各類金融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提升經濟主體對金融服務環境的滿意度。(于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