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是淮南人的歡樂季。
因為,從9月15日起一直到國慶節前,“能源之都”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到處都洋溢著節慶的歡樂,豐收的喜悅:“2018淮南豆制品展銷會”、“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淮南地區啟動儀式”、“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授牌儀式、“成語典故與淮南子—2018《淮南子》研究會年會”、“中國·八公山首屆農民豐收節”、“問道八公山,豆腐歡樂匯——第六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暨中華豆腐歡樂匯”、“曹庵2018農民豐收節”、“第三屆淮南文化產業博覽會”。這些節慶真可謂琳瑯滿目,歡歌笑語喜“舜耕”,好戲連臺樂“八公”。
金秋9月,對于淮南人來說,又有個念念不忘的特殊日子、有個淮南人一提起就肅然起敬的日子——這就是9月15日。
因為,9月15日這一天,是既往歷屆“中國豆腐文化節”在淮南隆重開幕的日子。
因為,9月15日這一天,是2100多年前漢代先賢、豆腐始祖·淮南王劉安誕辰的日子。
“中國豆腐文化節”,是淮南市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以豆腐發源地的地域優勢,在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從當時國家商業部那里,爭取到的舉辦權。從1992年開始,“中國豆腐文化節”這個令海內外豆制品行業同仁溯本求源、心向往之的國際化大型節慶,一路風塵,一路歌聲,走過了23個春秋,跨兩個世紀,是淮南人20多年來鍥而不舍,傾心打造的“民族文化品牌節慶”;是淮南人20多年來承前啟后,致力創辦的“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豆腐文化節”,這個早已根植于淮南人心中的節慶,這個“能源之都”“三山”同聲、“豆腐之鄉”“四水”同氣的節慶,卻于2013年第二十屆時,以“豆腐故里情·美好淮南夢”為標志,給它既往的輝煌畫了一個休止符,成為嘆為觀止的絕唱。從此,由官方舉辦的“中國豆腐文化節”這抹紅霞,將作為歷史載入淮南的史冊,成為淮南人心中永遠的記憶。
節慶,為什么停辦?今后還會辦嗎?權威消息從未發布。人們牽腸掛肚,翹首以待。
然而,節慶在淮南從未停止。
從2014年起,由市旅游局、壽縣人民政府、鳳臺縣人民政府、謝家集區人民政府、八公山區人民政府、潘集區人民政府指導,民間協會及企業主辦的“悅動八公山、共享嘉年華”第二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活動、“秋韻八公山、豆腐歡樂行”第三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活動、“踏青淮河畔、尋春八公山”第四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春季)活動、第五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和第六屆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暨中華豆腐歡樂匯活動,仍在舉辦。這些活動依然以淮南豆腐文化為紅線,強化鄉土性、緊扣文化性,突出娛樂性、彰顯旅游性,精心打造豆腐故里“大八公山旅游嘉年華”品牌。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中國豆腐文化節”,在淮南的華麗轉身。是由過去官辦的大型節慶,過渡到今天民辦的各類小型節慶的重大轉折,是節慶隨著時代的節拍而轉型發展的歷史嬗變。
終于,我們從2018年9月17日的《淮南日報》上見到權威發布:“2012年國家清理整頓節慶活動,中國豆腐文化節停辦。2016年,省政府批準同意,將中國豆腐文化節改為淮南豆制品展銷會”。念舊的淮南人,你該釋懷了吧!(張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