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扶貧工作隊及時伸出援手,幫助我家解決了20多萬元醫藥費難題。”回想起往事,鳳臺縣朱馬店鎮利民村村民李克新感慨萬分。
故事要從2017年歲末說起。2017年11月10日晚,在浙江省湖州市打工的李克新的大兒子李帥回家路上突然摔倒在地,造成頭部左側額骨骨折,腦內大量積血,被送往長興縣第一人民醫院救治,但術后仍昏迷不醒。經過醫院96天的手術和治療,最終沒能挽救李帥的生命。當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中,巨額醫療費用讓全家人愁眉不展。“手術和治療費共計20余萬元,家里籌錢分4次交了2.9萬元,共欠醫院醫藥費近18萬元。”李克新告訴記者。
在李克新一籌莫展之際,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及時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工作隊和村干部的倡議下,村民紛紛捐款伸出援助之手,扶貧工作隊捐款500元,共募捐1.3萬余元。同時,網上水滴籌捐款3.7萬元,5萬余元第一時間送到了李克新手上。此外,積極協調醫院,為李帥減免醫療費用3萬元。
由于貧困戶在省外就醫不享受省內“351”政策兜底,且醫院初步確定是意外摔傷,新農合無法報銷。扶貧工作隊副隊長許孝飛曾從事公安工作,他把李帥的病例影像資料發給了做法醫的同事,反饋的意見是可能突發腦溢血造成摔傷。經司法鑒定,李帥正是因突發腦溢血倒地摔傷,為李帥醫藥費報銷提供了有力支撐。2018年大年初七剛上班,扶貧工作隊就拿著李帥的傷病關系鑒定書到縣醫保中心等多個部門尋求解決方案。縣政府召開辦公會,決定參照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省內就醫保障政策執行李帥醫療費用報銷一事,報銷醫療費用20.2萬余元。
為幫助李克新樹立生活的信心,扶貧工作隊幫扶李克新申請了農村危房改造及戶用光伏、蘑菇大棚分紅,每年收入在1.3萬元。目前,李克新家已成功脫貧,2個兒子在外地打工,生活越過越好。
一個暖心的事例,彰顯工作隊的扶貧情懷。2017年5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扶貧工作隊正式進駐利民村。駐村以來,工作隊秉持“貧困戶有所期、工作隊有所應”的原則,真心實意為民辦實事、解難題。
針對村民出行難問題,工作隊向縣交通局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完成了村內道路的硬化綠化,全長4.36公里;向縣扶貧辦爭取資金近75萬元,完成了1.69公里村組公路硬化任務,打通了村村通與戶戶通的“斷頭路”。“路修好了,摩托車、小汽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這真是一條幸福路。”村民馬永沛談起新修的扶貧路,喜在心底,笑在眉梢。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核心。工作隊利用財政資金建成了3個食用菌扶貧車間,年收益4.5萬元,拿出2.25萬元收益為貧困戶分紅;利用工作隊專項資金10萬元入股面粉加工企業,年分紅0.9萬元;采取戶用光伏發電、生態羊養殖、糯稻種植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建成60KW村級光伏電站建設,年收入6萬余元。同時,向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爭取資金40萬元,用于建設高速公路兩側廣告牌2個,目前正在建設中,年租金預期4萬余元/個,將大大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改建廢舊老村部,用作固定資產投入,招商引資建立手套生產扶貧車間,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解決了村里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
涵養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工作隊建設了一個群眾文化活動場地、一個標準化籃球場,配備了文化活動器材及健身設施。同時,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為每個村民組配發了垃圾分類回收桶,并由鄉鎮統一安排垃圾回收托運車。
沉下身子真扶貧,灑下真情一片。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杜文廷告訴記者,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現已脫貧26戶,2018年脫貧2戶,剩余4戶將于2019年脫貧出列。(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童云山 許孝飛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