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我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氣貫長虹
因為商合杭高鐵的快速推進,我市與長三角和中原地區的互聯互通將大為便利,市民北上南下的步伐更加輕快;
因為“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的實施,我市將打通直通長江的第二黃金水道,沿線獲得大量優質水補給;
因為濟祁高速的建成通車,壽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通達深度大幅延伸,為“南工北旅”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因為孔李淮河大橋、淮上淮河大橋、鳳臺淮河二橋的建設,淮河兩岸時空距離縮短,淮北路網和高速公路網銜接更為順暢……
這些,只是淮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縮影。除此之外,呵護母親河的一污二期擴建和一水廠取水口上移工程竣工投用、農村道路暢通和安保工程的深入推進、西淝河泵站和高塘湖排澇站通過驗收、壽縣瓦埠湖大橋去年開工建設、合霍阜高速啟動前期準備、寧洛高速淮南段連接線項目謀劃實施……
大手筆,大氣魄,大格局。一大批打基礎、管長遠、利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或建成或在建或將啟動,不僅滿足了市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得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可持續,更為淮南未來的經濟發展蓄勢助力,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個不落:
交通、城建、水利領域基礎設施齊頭并進
由于歷史原因,淮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整體滯后,欠賬很多。也正因為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淮南各個產業的發展缺乏支撐和載體,與淮南發展步伐不相適應。
承認差距,必須有所作為;面對機遇,唯有主動出擊。
5年來,我市站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風口上,審時度勢,在前所未有的機遇挑戰面前,勇于用全新的信念、理念指導發展,敢于用創新的思維、舉措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握后發優勢,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構成了淮南特有的發展魅力和環境氛圍。
今天的淮南,大交通氣勢恢宏,締造“淮南速度”。高速高鐵縱橫交錯,干線公路通達周邊,農村路網日趨完善,航道碼頭日臻匹配,立體交通四通八達。
合淮阜高速、淮蚌高速、濟祁高速、合淮蚌高鐵建成通車,商合杭高鐵快速推進,合霍阜高速即將動工,寧洛高速淮南連接線實施謀劃,我市將構建“兩縱三橫”的高速網、“一縱一橫”的高鐵網,連接起京滬、京九、京廣、京福高速鐵路等國內交通動脈。我市著力構建“放射型”主干線公路網建設,全市國省干線已達17條851.2公里,初步建立了市域周邊快速接駁路網通道。近幾年,升級改造農村公路964條1757.26公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已初步形成。建成鳳臺海螺碼頭、潘集興疃碼頭、毛集新淮碼頭等13個1000噸級泊位碼頭,正在建設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一期、二期碼頭等20個1000噸級泊位碼頭。公路、鐵路、水路建設并駕齊驅,為淮南打造了一條條快捷順暢的“黃金通道”。
交通領域的發力并非“獨舞”,城建領域的基礎設施同樣精彩。
去年至今,我市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發展問題來抓,掛圖作戰、攻堅克難,高標準完成一污二期擴建和一水廠取水口上移工程,加快實施洞化截洪溝等6條城市水系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有效緩解母親河的污染之痛,市民喝上放心水更有保障。城市路網縱橫阡陌,夏郢西路等30余條主次干道新建改建、龍湖南路等40余條道路大中修、學院路等30個易澇點完成整治,美麗淮南市政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以“增加綠量,提升品質”為遵循,“五一”公園等50余處公園游園新建提升、人民路等30余條道路行道樹提升改造,“點、線、面、片”一體化區域特色綠化景觀賞心悅目。5年來,我市城鄉建設投入大、速度快、成效好,投資突破1000億元,城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
高瞻遠矚布局,緊鑼密鼓建設,水利領域的基礎設施突飛猛進。
淮干正峽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淮河干流硤山口至渦河口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壽縣九里保莊圩加固工程、我市境內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區及其它洼地治理工程和安徽省淮河流域蓄滯洪區建設與管理工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有序進行。在建重點工程4個,工程總投資7.8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77億元。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應急工程、壽縣萬小河上段治理工程、壽縣梁家湖排澇溝上段治理工程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謝家集區唐山鎮保莊圩工程主體工程計劃年底完工。我市大刀闊斧興水利、除水害,切實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十足助力:
基礎設施建設成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
眾所周知,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對于急需通過投資加快發展的淮南來說,投資領域的重頭戲——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經濟學上說的“乘數效應”,能有效拉動經濟增長。
有資料顯示:在基礎設施上投資1元錢,可以拉動相關產業7元錢的投入效應。以商合杭高鐵建設為例,淮南境內總投資為80億元,按7倍的放大效應,建設期帶動關聯投資達到560億元。
事實上,淮南近年來快馬加鞭建設基礎設施,其“乘數效應”在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也讓人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變化。
商合杭高鐵境內長度59.75公里,預計2019年年底通車,將成為途經我市的第二條高速鐵路。自2015年開工建設以來,站前工程路基、承臺、墩臺施工以及箱梁架設全部完成,控制性重難點工程淮河特大橋已順利合龍,淮南南站、壽縣站、鳳臺南站已于今年7月開工建設。商合杭高鐵對于推動我市加強與長三角、中原、西北地區互聯互通,加快融入國家和省高速鐵路快速客運網、進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條件以及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啟動的“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總體推進順利。工程投資95億元,唐大莊至茶庵鎮段河渠工程、茶庵鎮至瓦埠湖段河渠工程、新橋大橋、東淝河船閘工程等已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2億元,完成永久征地8516畝、臨時用地10000畝。這項列為我省基礎設施建設的“1號工程”,將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集供水、航運、生態等功能為一體,潤澤皖豫、輻射中原、造;春印⒒菁伴L江。
隨著濟祁高速的建成通車,全線有75公里縱貫壽縣全境,不但令古城壽縣魅力凸顯,更是支撐“南工北旅”戰略的基礎工程、致富工程,對壽縣推動“一城四區”開放式發展格局大有裨益。
刮骨療毒、動大手術,我市環保整改重點工程交出精彩答卷。今年9月15日,一水廠取水口上移工程實現向一、三水廠的正式通水,9月20日,第一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建成實現試運行,兩大民生、民心工程雙雙收官,飲用水源地保護成效顯著,淮河水更清更凈,母親河綻放出嶄新容顏。
其實,當淮南轟轟烈烈建設交通、水利、市政、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同時,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設施建設也在奮力追趕。安理大喜遷新校區,市級社會福利保障區設施先進,鄉鎮衛生院、中小學、文化室、流動書屋等紛紛舊貌換新顏,老百姓享受到了便捷的醫療服務和豐富的文化生活。
電子商務欣欣向榮、工作生活和互聯網深度融合——這要歸功于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近幾年來,有多少偏遠鄉村的農民可以通過視頻與天南地北的親朋好友溝通,有多少淮南人成了不折不扣的“微信控”,他們都在盡享通訊建設帶來的紅利。
近幾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點燃了人們無限的熱情,漫步舜耕山風景區、徜徉大通濕地公園、行走在愈發寬敞漂亮的大路上,欣慰、激動、期待寫在臉上。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用毋庸置疑的現實展現給了世人,淮南正迸涌著磅礴的力量,步步為“贏”,砥礪奮進。
幾許企盼:
基礎設施完善之日即淮南經濟騰飛之時
“像淮南這樣一個資源得天獨厚的城市,只要配上現代完善的基礎設施,就一定會變成現代產業的聚集平臺,變成現代服務業的聚寶盆!笔邪l改委負責同志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要素保障,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對于淮南來講,基礎設施建設事關城市形象、事關投資環境,也事關長遠發展后勁。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經濟起飛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的助推。我市已經把基礎設施建設擺在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市今年明確提出“項目建設提速年”重大決策部署,多上快上一批事關淮南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發展積蓄能量、增添后勁,為淮南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的基礎。
按照規劃,在未來幾年里,我市以開放的視野建設接軌長三角的運輸通道。構建淮南至長三角以鐵路和水運為主的貨物運輸通道,依托“引江濟淮”工程,規劃打通淮河-瓦埠湖-江淮運河-長江航道,形成淮南外運長三角的黃金水道。推進七大港區建設,建設水陸銜接通暢、布局合理、高效快捷的江淮航運樞紐港。同時,暢通連接周邊的市際通道。加快推進通達周邊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建設寧洛高速淮南連接線、合霍阜高速、商合杭高鐵,提升改造S308、S225、S102、G206等連接周邊城市及縣城的重要通道,改變淮南交通對外形象,將淮南納入全國交通網絡。
根據“三城互動”的總體布局,我市將解決城區“過鐵、過山、過河、過境”交通障礙和瓶頸,明年將開工建設舜耕山西支一路、學院路下穿鐵路立交,繼續實施新城悅府地塊周邊道路、環鐵路、萬城廣場地塊周邊道路等工程,做好舜耕山東支一路、湖濱西路、十澗湖東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打造宜居舒適的城鄉環境不遺余力。我市將加快實施舜耕山風景區生態景觀建設,深入挖掘景區文化內涵,合理布點選址,完成梅嶺續建、成語谷、人防東游園、蠟燭山游步道的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淮南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指導縣區開展農村存量危房改造,推進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治理。
按照“四好”農村公路建設標準,完善農村公路網絡結構,提升改造縣鄉、村道等級,實施縣鄉、村道綠化、照明工程,使農村公路暢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到2022年,實施縣鄉道升級改造500公里,村道延伸1600公里。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生活環境,使城鄉面貌變得更加漂亮,提升城市品質和檔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利于拉近縣區間發展的差距,使全市步入協調發展,加快淮南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現代基礎設施完善之日,就是淮南經濟騰飛之時。(記者 周玲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