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以來,我市堅持1235發展思路,轉型發展明顯加速
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動力中心1#鍋爐成功點火、安徽理工大學新校區建成、淮南大數據中心升級為安徽省大數據中心、淮南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電科八所新址建成、中科院大氣所淮南大氣環境科技產業園發展加速……抓住歷史新機遇,淮南經濟爬坡過坎,勇闖改革關口,跑出轉型發展“加速度”!
2014年8月份以來,我市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1235”發展思路,瞄準轉型發展目標,推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合淮同城,聚力攻堅克難,謀求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淮南特色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
2015-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7%。2018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7%,財政收入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8%,居全省第4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38.1%、41.1%、171.3%,均居全省第1位。
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才能明其將往。這些數字變化的背后,是全市上下風雨兼程的付出,是永不放棄的信念,是更加堅定的轉型步伐!
鳳凰涅槃,打贏經濟下滑阻擊戰
關鍵詞:站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重要關口,2014年8月以來,作為傳統資源型城市的淮南,一個個轉型步伐更顯意味深遠。
對于淮南來說,2014年是值得深刻記憶的一年,經濟發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2014年,面對經濟下行、結構性矛盾和重大事件影響等復雜形勢,由于受煤炭價格低迷的影響,全市GDP負增長0.4%,增幅處于全省末位,是全省唯一GDP負增長的市;茨,陷入了輿論的漩渦,經濟跌入了谷底,信心受到了挫傷。
“淮南的路在何方?”“淮南的轉型方向在哪里?”痛定思痛,遭遇“重創”之后的淮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主動轉型,強力轉型,帶著對轉型升級的渴望,開始了“求新、求知、求實、求變”之行,加速著創新驅動的進程,一場場的創新接力,在這座永不服輸的城市競相上演。
市委書記沈強在市委九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淮南的發展思路即“1235”發展戰略!耙粋目標”: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雙輪驅動”: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加快“三化進程”:加快產城融合化、城鄉一體化、合淮同城化進程;實現“五個發展”:實現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廉潔發展,奮力打造淮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升級版。
這一刻起,全市上下堅持一手抓轉型發展、一手抓從嚴治黨,腳踏實地、逆境前行,打響了經濟下滑阻擊戰!
從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嚴控風險;從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入手,轉職能、補短板,抓開放、促創新;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夯實項目投資基礎、夯實居民消費基礎……一個個務實的舉措,一個個堅實的腳步,頂住了“三期疊加”的重重壓力!
歷史必然銘記,2015年,淮南的那一次莊重轉身。
那一年,既是淮南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精準施策穩增長、勠力奮進調轉促,成為淮南2015年經濟發展的年度熱詞。
作為資源型城市,淮南市經濟增長過分依賴煤炭和電力,產業結構轉型勢在必行,省委、省政府實施的“4105”行動計劃,更是賦予了淮南轉型發展新的使命。
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4106行動計劃”,做精做優煤電化產業鏈、做大做強非煤產業群,成為全市經濟轉型的突破點!
為支柱產業挖潛增效、為主導產業嫁接延伸、為高成長性產業培土施肥,淮南開始構建起煤電化產業“頂天立地”,非煤產業“鋪天蓋地”的多元支撐產業格局,新型煤化工、現代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主導地位逐漸凸顯,現代服務業、旅游文化、光電新能源、現代醫藥、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加速成長,能源城市轉型發展的“淮南樣本”雛形初顯。
2015年10月底,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實現由負轉正。標志著遏制經濟下滑阻擊戰,取得完勝!
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6億元,增長2.8%;財政收入131億元,增長4.1%。這一份成績單的背后,凝聚著全市上下破釜沉舟的決心,和艱辛付出的努力,是如此的難得和不易!
不忘初心,創新驅動致力穩中求進
關鍵詞:沖破了思想觀念的障礙,培塑自我革新勇氣、構建全域創新格局,淮南的改革發展,詮釋著關于奮斗的生動含義。
從一煤獨大的固化思維中解放出來、從工業大市的優越思維中解放出來、從坐等發展的惰性思維中解放出來。面對千帆競發、風起云涌的競爭態勢,淮南不忘初心,堅定改革定力,狠抓改革落實,2014年以來,已有484項改革任務出臺文件或啟動實施。在省政府對省轄市2016、2017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指標得分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
從2015年開始,每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全市大會,都是招商引資大會!市委、市政府提出:“招商引資是發展第一要事!”市委書記沈強親自謀劃部署、親自帶隊招商,先后帶隊到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開展經貿交流活動,全市上下堅定不移抓招商,持之以恒引項目,為轉型崛起鉚足后勁。
2016年1月4日,壽縣劃歸淮南,淮南的行政版圖翻了一倍。在步入“十三五”門檻之時,淮南的嶄新發展格局,也從此開啟!
落實新理念、展現新狀態、適應新常態。穩中求進,是淮南的轉型發展總基調!
那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的重要講話精神,成為淮南轉型發展的思想羅盤,更是淮南的行動指南。市委、市政府用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不斷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
那一年,省委書記李錦斌參加省第十次黨代會淮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淮南要打好“四張資源牌”。市委、市政府出臺《淮南市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以扎實的態度打優煤電資源牌、打強數據資源牌、打好科教資源牌、打響文化資源牌,著力構建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那一年,淮南持續推進“1235”發展思路,堅持煤電一體、清潔發展,“負重爬坡”推進經濟發展,支持煤炭企業加快轉型,淮南礦業集團、中煤新集公司扭虧為盈;茨鲜写髷祿a業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序列,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45億元,增長6.5%;規上工業增加值343億元,增長7%;財政收入150.9億元,增長6.5%;茨闲蜗鬅ㄈ灰恍,邁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鏗鏘步履。
時間因為有了記憶,才凝聚成為了歷史。2017年是一個極不平凡的一年。
黨的十九大,宣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新時代,新作為!在轉型發展的時代脈動里,淮南,意氣風華,情懷飽滿!
2017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創近年來最好成績,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11.5億元,同比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1021.8億元,增長7%,實現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雙千億元”的目標。
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1.2:59.8:29調整為10.8:48.7:40.5,非煤電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由19.9%提高至26.8%,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1.3%提高至46%。
中安煤化一體化、商合杭高鐵淮南段等加快建設,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一期、安理大新校區、平電三期等建成投用,濟祁高速淮南段、鳳臺淮河二橋、孔李淮河大橋等建成通車,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式光伏電站并網發電。
在2017年省政府對我市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淮南有41項單項工作位列全省前8名!爸袊茉粗肌、“華東工業糧倉”、“安徽工業重鎮”,淮南,重新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捧讀這樣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我們為之興奮,為此踏實!
挺近新時代,奏響轉型發展“最強音”
關鍵詞:跳出一隅謀全局,謀全局中抓一隅,突出產城融合化、城鄉一體化、合淮同城化,淮南為新一輪發展打牢根基。
2018年,淮南進入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階段,打響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招商引資突破年”、“營商環境優化年”、“作風建設年”等“五個年”活動齊頭并進。
這一年,淮南發展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一煤獨大”結構還沒有根本改變,煤炭行業量價齊跌,直接影響了主要經濟指標預期。淮南明白:破轉型之冰,非一春之暖,必須馳而不息地下一番苦功夫,才能久久為功。
這一年,市委、市政府重新審視淮南實際,認真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夫必須在我”的氣魄,采取了一系列能利當前、可利長遠的工作舉措,鞏固了全市經濟穩定的基礎:
把精力落實到項目上,向著完成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130億元的目標任務奮力沖刺;
落實項目“四督四!敝贫群晚椖拷ㄔO提速年各項調度機制,緊盯157個億元以上續建項目、87個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56個億元以上計劃開工項目,淮南片刻沒有懈。
持續開展“四送一服”工程,支持骨干企業穩定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支持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傳統企業轉型發展,淮南須臾沒有停滯!
今年1-9月份,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有4項指標增幅居全省前8位,6項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非煤電產業特別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新產業較快增長,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城鎮新增就業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從快馬加鞭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帶建設,到剛剛規劃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審視全省,淮南在區域發展大格局中如何“借力使力”?
依托合肥都市圈加速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工業走廊、新橋空港經濟示范區淮南聯動發展區建設,打造輻射沿淮、撬動皖北振興的重要支撐,成為淮南在全省區域板塊中的不二選擇。
在區域發展宏圖中,淮南既借力合肥都市圈快速發展之天時,更借力承接長江經濟帶之地利。成功舉辦了合肥都市圈城市第八次黨政會商會,簽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八項合作專題框架協議。淮南的發展,開始飛龍騰淵!
明確產業定位,我市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今年1-9月份,全市非煤電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2%,較2014年提高1.2個百分點,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發揮集聚效應,我市提升園區承載功能:按照“以產興城、依城促產、宜居宜業、融合發展”的思路,淮南全力推進產城一體,淮南經開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淮南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全市9個省級以上開發區整合為6個,園區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產城融合發展。
牢記第一要事,我市招商引資效果凸顯:2014年以來,累計引進內資3149.8億元,引進省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資金1847.9億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1億美元。截至今年9月底,進出口總額增長104%,增幅居全省第1位。淮南,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態勢已成!
壯大實體經濟,我市不遺余力:從第一支非煤產業上市公司——山河藥輔在創業板上市,到華印機電等4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181家。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各類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8.7萬戶,比2014年同期增長近2倍。
樹立創新理念,我市不斷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7家、省市級創新平臺180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工作站11家。今年1-9月份,授權發明專利340件,居全省第9位。
統籌城鄉建設,我市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2014年以來,全市城鄉建設累計投資157.7億元,新改建各類管網786.4公里,新增道路面積428.3萬平方米,累計建成農村公路2558.8公里。
面對淮南轉型發展,淮南永不言棄、永不言。幻鎸Ω哔|量發展要求,淮南永不懈怠、一往無前;面對百舸爭流的新一輪發展,市委、市政府勾勒出堅定前行的清晰軌跡,正帶領全市人民砥礪奮進,在改革的浪潮中高歌遠航,書寫屬于這座拼搏之城新的時代篇章。ㄓ浾 柏松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