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國文明城工作推進得如火如荼時,整個能源城都動起來了。
創建所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進一步凈化、亮化、美化了的校園,道路上,一塵不染,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擺放得整齊有序。在法國梧桐樹的掩映下,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校園“六個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戲曲進校園、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等展牌鮮艷奪目。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潔白的圍墻上,生動的寫真,醒目的標語,貼切的文字,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一到上學時間就擁擠不堪的校門口,賣各種小吃的絕跡。斑馬線前有行人走過,已經減速的各類車輛停下,不需要交警的提醒,他們自動禮讓行人。各個人流量較多的路口,都有文明志愿者在執行,轄區內不同單位的志愿者們或著紅色馬甲,或穿黃色背心,引導過馬路的行人——“中國式”過馬路不再上演已成為常態。
文明創建,人人參與,人人有責,每個人的表現都直接關系到創建成果,他們也用自己文明的言行舉止踐行著創建的承諾。黨員示范崗、青年志愿者都在身體力行文明因子的責任與擔當。
社區街道違規搭建物全面拆除,樓道、街角涂鴉的各類小廣告被清除、粉刷一新,真正做到了“上下一條線、前后一個面”。黨政機關、學校、醫院、文化場所帶頭禁止在公共空間吸煙,政務大廳、商場超市、賓館飯店等公共建筑及設施增設無障礙設施,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政務大廳、醫院等設有無障礙衛生間。
各大商場、超市、銀行門前的電子屏滾動播出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益廣告,進一步激發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抓創建的氣勢,使創建文明城市家喻戶曉,使文明之花遍布大街小巷。創建全國文明城,以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辦群眾之所想,使群眾得實惠,讓群眾當主角,我們一直在行動,也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建造更為美好的居住環境。(顧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