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務實舉措、一項項改革實招,讓淮南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40條”溫度十足干貨十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并走向更加廣闊舞臺。
1月17日上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與市經信委聯合召開的淮南市關于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成長,推動我市轉型提速高質量發展,近日,《中共淮南市委 淮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一條條務實舉措、一項項改革實招,讓淮南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持續激發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和創造活力。
《意見》總體框架9個方面40條,核心為“1+6+1+N”。第一個“1”是:瞄準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攻方向;“6”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6個方面要求;后面的“1”是強化組織保障;“N”是結合淮南實際,拿出真金白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8項工程N項政策。
既舍得“真金白銀”、又勇于“拓展空間”,特別注重提振民營企業家信心,40條實施意見可以說是溫度十足、干貨十足、獲得感十足。
“11133”資金政策紓解轉型難融資難
《意見》堅持鮮明問題導向,重點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轉型難、融資難、市場開拓難等問題,給予“11133”資金政策支持。
第一個“1”:設立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統籌整合三重一創、制造強市、商務發展、科技創新、農產品加工、服務發展等涉企扶持資金,從2019年起,市財政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用于我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第二個“1”:市財政設立1億元續貸過橋專項資金,緩解我市小微企業貸款資金周轉困難。第三個“1”:設立1000萬元的進出口企業助保金風險資金池,為民營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提供助保金貸款支持,幫助企業緩解融資困難。第一個“3”:積極籌措資金充實市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資本金,支持省、市擔保(集團)注資參股各縣區、開發區(園區)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到2020年,全市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力爭達到30億元。第二個“3”:建立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機制,持續擴大新型政銀擔業務,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型政銀擔業務新增額達35億元。
公平對待打破“卷簾門”“玻璃門”“彈簧門”
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摘掉政策執行中的“有色眼鏡”,堅決破除民營經濟市場準入的“卷簾門”“玻璃門”“彈簧門”,幫助民營企業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打破“卷簾門”,在審批上做到真便利。大力推動“照后減證”,逐步實現“照后能營”,推動企業辦事“一網、一門、一次”,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壓縮重點事項審批時限。打破“玻璃門”,減少民間資本市場準入限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開展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規范有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打破“旋轉門”,在發展上做到真合作。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營資本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的比重。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資本聯合、優勢互補、產業協同、模式創新等參與國有企業重大投資、成果轉化和資產整合項目,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可以獲得控制權。
8項工程N項政策真金白銀支持民企
我市在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民營經濟發展實際,形成了真金白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8大工程N項政策。
一是實施民營企業培育提升工程。對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100億元的民營工業企業,分別給予10-5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對當年新增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補10萬元。二是實施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工程。對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制造類項目,由市、縣區(開發區)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獎補。三是實施民營企業專精特新工程。對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按政策每年給予封頂5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獎補。四是實施民營企業技術改造工程。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項目設備購置額的15%給予補助,單個項目補助不超過150萬元,對重大技改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獎補。五是實施民營企業信息化提升工程,六是實施民營企業上市掛牌工程,七是實施民營企業品牌戰略工程,八是實施民營企業人才培育工程,均拿出實實在在的扶持舉措從不同層面助力民企做強做優、發展壯大。
保障企業家“安全”讓恒產者有恒心
民營企業家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必須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讓恒產者有恒心。《意見》為此提出三項措施,保障企業家“安全”。
保護合法權益,堅持以發展眼光客觀看待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經營不規范的問題,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妥善處理。依法慎用羈押性強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完善保護機制,建立民營企業投訴維權中心,對首次、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容錯機制,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輕裝前進。強化法治保障,嚴格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及時開展涉及民營經濟發展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落實國家競爭政策,及時清理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和違反平等產權保護的規范性文件,推進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記者 周玲 編輯 湯寧)